任化邦

任化邦

任化邦(?-1867年),小時名柱,安徽蒙城縣檀城集人,捻軍名將,捻黨藍旗領袖,太平天國進封魯王。

基本信息

少年英雄

化邦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年英雄〔四〕。他統帥騎兵,驍勇善戰,最兇狠的僧格林沁帶領的東三省和蒙古馬隘都被他殲滅殆盡。湘軍名將鮑超、淮軍名將劉銘傳都極怕他,望見他的旗影就奔避。李鴻章不得不低頭承認他「實今日第一等騎將好漢」〔五〕,至以項羽相比〔六〕。

逃過一劫

化邦又是一個十分機警和閃電般行動的人物,太平天國丙寅十六年夏天,大軍駐在近淮河的平羅山、常家鎮。這一帶,淮河水漲時,常常幾十里內都成汪洋,附近大村都踞高阜,向恃船出入。時清軍駐營在高地,定計以七十五壘,連綴十多里,每里六、七壘,壘成,再按段掘濠,一夜可以完工,以合圍困太平軍於絕地。時清軍有兩營護輕重在後未到,還差四里闊地段未填所扎。這一日,天氣忽然十分酷熱,化邦已偵知清軍計,紮好木篺,預備第二天渡淮河。黃昏時候,軍中有人發見螞蟻成結隊不斷上樹,來向化邦報告。化邦知道大雨就要到來,立刻改變明天渡河的決定,傳令各營即刻拔營,二更,從敵人沒有填的扎的缺口出險,而大雷雨已經到來了。到第二天午時雨暫停,接著又復傾盆而下,直到第三天晚才稍晴,遙望沿淮波光萬頃,假使化邦不是十分機警,當機立斷,並且閃電般行動,稍一徘徊,幾萬大軍就都要淹沒在大水裡,三國時,魏國於禁七軍淹沒於漢水的往事,將復再見了。敵帥安徽巡撫英翰聞太平軍出險,頓足說:「坐縱群虎歸山了」!要率兵追擊。他的部將史念祖諫說:「任柱不死,天心難知,追必不及」。只得偃旗息鼓退兵〔一〕。

慘遭暗殺

這年秋,太平軍分軍入陝、甘,化邦與賴文光留中原,當東路。化邦善戰,文光多謀,屢殲敵軍,敵人震,丁榮十七年夏,大軍誤入山東登州、萊州牛角地區,苦戰不能突破清軍運河防線,太平軍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但是,敵人十分懼怕化邦,化邦不死,還不敢逼迫太平軍。因此,他們就用三品花翎頂戴、二萬兩銀重金獎賞叛徒潘遣升,去暗殺化邦。十月初四日(夏曆十月廿四日),化邦調集馬步精銳埋伏在江蘇贛榆縣城南鄉村樹林後,乘敵軍追來,遠道疲乏,打算一舉把它殲滅,這一天下行一時後,敵軍劉銘傳與善慶等部都追到贛榆城下,向居民打聽太平軍的蹤跡,都說:「已去青口一帶,離城很遠了」。清軍由城東進,天忽大霧,垂罩四野,昏不見人。太平軍突起,分為數路向清軍包圍,化邦帶領馬直抄敵後。衝殺三、四回合,善慶軍先敗,劉銘傳軍也就要支持不住。忽地叛徒潘貴升從清軍裡帶了一枝馬隧,在煙霧之中,假冒太平天國旗號,混入太平軍陣中,乘化邦指揮將士向前前衝殺,沒有防備,從後瞄淮,打穿化邦腰肋,登時身死。奸細在軍中高聲喊說:「魯王受槍傷死了」!搖動了軍心,敵人乘勢反攻,眾軍敗退〔一〕。化邦既戰死,部眾由弟任三應代領〔二〕。任三應後來在揚州渡河時戰死〔三〕。在化邦戰死後四十五日,東路軍在山東壽光縣彌河覆敗,再過十二日,遵王賴文光在揚州被執犧牲。

方誌記載

清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東捻軍任柱(即任化邦)、賴文光率義軍由豫(今河南省)入邱縣境,安徽巡撫英翰督兵防河駐臨清,縣境戒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