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歷史

以色列國歷史

以色列人即猶太人,公元前6世紀以前稱希伯來人。希伯來人是閃人的一個分支。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1948年5月14日,宣布成立以色列國。

1948年5月14日在巴勒斯坦部分地區成立。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5萬多平方公里。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實際控制的面積為2萬多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又侵占了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耶路撒冷阿拉伯區、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同埃及和敘利亞分別簽訂脫離接觸協定,被迫在蘇伊士運河東岸和戈蘭高地作了有限後撤。1979年3月埃、以簽訂和約,以色列於1982年4月25日全部撤出西奈半島(塔巴地區除外)。截至1986年,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約 2.8萬平方公里。人口 427萬(1986,不包括絢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阿拉伯人),其中猶太人占82.5%,阿拉伯人占13.5%。希伯來語為國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英語。猶太人信奉猶太教,阿拉伯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建國時首都在特拉維夫,1950年遷耶路撒冷。1980年7月,議會通過法案,定都耶路撒冷。關於耶路撒冷的地位和歸屬問題,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直有爭議,聯合國也未予承認。

歷史概述以色列人即猶太人,公元前6世紀以前稱希伯來人。希伯來人是閃人的一個分支,公元前11世紀在巴勒斯坦建立過希伯來王國。公元前10世紀,希伯來王國分裂為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前者於公元前722年亡於亞述,後者於公元前586年亡於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39年以後,巴勒斯坦先後為波斯帝國、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創建的帝國及其分裂後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國統治。公元前168年,猶太人在猶大·馬加比領導下發動反抗塞琉西王國統治的起義。公元前141年,猶大之弟西門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圍地區建立了馬加比家族的統治,即哈斯蒙王朝。公元前63年羅馬人占領巴勒斯坦後,猶太人遭到殘酷鎮壓,絕大多數猶太人逃離巴勒斯坦,流散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世紀初,巴勒斯坦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見巴勒斯坦歷史)。19世紀後期,猶太資產階級鼓吹猶太復國主義,號召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統治,猶太復國主義得到英、美等國支持,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猶太人購買或強占阿拉伯人土地,逐漸形成一個猶太政治實體。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1948年5月14日,宣布成立以色列國。

以色列國歷史 以色列國歷史

以色列對內鎮壓巴勒斯坦人民,推行占領地區“猶太化”的政策。為加速猶太化的進程,以色列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①驅逐阿拉伯人,沒收他們的土地;②實行以文官代替軍事長官的政策;③使占領“合法化”。以色列議會於1980年確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1年又決定在戈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④在占領區建立猶太人居民點,形成猶太人的多數地位。目前,在約旦河西岸、加沙和戈蘭高地已建立了232個定居點,其中43個同時是軍事據點。

政體及政黨以色列國是共和政體,議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要政黨有以色列工黨和利庫德集團。前者成立於1930年,1948~1977年執政;後者於1973年由加哈爾集團、國家黨、自由中心和人民黨等政治團體組成,1977~1984年執政。1984年,以色列工黨和利庫德集團組成聯合政府。

此外,還有全國宗教黨(1956年建)、泰西亞黨(1979年建)、以色列新共產黨(拉赫派)(1919年建)等。

經濟狀況由於以色列推行擴張政策,軍費開支龐大,結果經濟畸形發展,工農業生產停滯,財政困難重重。1984年國民生產總值為323億美元。1982年人均收入為5700多美元。1984年國際收支赤字達50億美元。同年12月外債238億美元,通貨膨脹率400%。

外援主要來自美國和世界猶太人組織。從1948年建國至1984年11月,美國援助達310億美元。1984-1985年度美國贈款26億美元。1948~1982年,世界猶太人的捐助達300億美元以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