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拳證道

以拳證道

《以拳證道》內容有知陰陽、明動靜、辨剛柔、分虛實、理法、何謂道、何謂拳、何謂無、何謂中、何謂空、何謂松、說緊、說重、說舍、說運、何謂沉、何謂分、何謂勁、何謂勢、何謂變、何謂機、何謂應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以拳證道》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光昭,十六歲起隨父親李樹田習練太極拳,至今已五十餘年,遵循“悟道煉己、修拳做人”的父訓,沿著“明理、身證、體悟”的路線,堅持“以拳入道、以拳悟道、以拳證道”的宗旨。
李樹田先生自1926年起師從白旭華習練楊氏太極拳(白旭華深得楊健侯、楊少侯父子兩代人的親傳).又從師於徐嵩霖(字岱山)習練楊氏小架、太極刀等功法(徐岱山先生系楊澄浦入室弟子,是得到少侯內功真傳的極少數人之一)。在白旭華、徐岱山的親授真傳下,數十載深研苦修,內功心法有深厚的造詣。在繼承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看、聽、摸、悟”獨具特色的修為方法。
在拳道修為過程中,作者把理法提煉出一須三要之核心.把心法摸索出一求三修之主旨,把功法總結出一拔三能之法要,從而在太極拳道修為、傳承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獨具新意的路徑。
作者原是一名從事科研工作的工程師,曾任北京市包裝食品機械研究所所長。1984年下海經商創辦公司,2006年在事業有成時於毅然關閉公司及所屬工廠、酒店,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太極拳道修為的總結以及拳道的傳播和傳承事業中。
近年來在《武魂》、《搏擊》、《東方養生》等刊物上撰寫過多篇太極論文,多次受邀在國內外舉辦太極單道講座及傳播活動,被共青團中央及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聘請為青年導師,並於2011、2012年兩度被授予“優秀導師”稱號。

圖書目錄

序一感悟太極拳道
序二學太極悟人生
序三拳與道的關係
自序自悟
引言
詮說
前言
第一章知陰陽
第二章明動靜
第三章辨剛柔
第四章分虛實
理法
第一章何謂道
第二章何謂拳
第三章何謂無
第四章何謂中
第五章何謂空
第六章何謂松
第七章說緊
第八章說重
第九章說舍
第十章說運
第十一章何謂沉
第十二章何謂分
第十三章何謂勁
第十四章何謂勢
第十五章何謂變
第十六章何謂機
第十七章何謂應
文獻輯錄
一張三豐(《太極拳經》)
二王宗岳(《太極拳論》等)
三佚名(待考《十三勢歌》)
四楊氏太極拳老譜(《八門五步》等)
五武禹襄(《四字秘訣》)
六李亦畲(《撒放秘訣》等)
習悟心得
身體的智慧生命的真意
《以拳證道》讀感
感悟太極拳道
太極拳道習悟談
後記

後記

在友人及學生們的支持、幫助下,太極拳道系列圖書之《以拳證道》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書中所述,多是曾撰寫的論文及授課錄音的整理,亦是自己研習及教學中的總結和體會。
關於出書,本人一直誠惶誠恐,或怕誤人子弟.或怕文不盡意。父親離世前曾對我說:練太極拳一要功夫上身,自己受益;二要繼承發展,受益他人。父親一生酷愛太極拳,始終堅持:悟道練己,修拳做人的原則,把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了太極拳道的研習中。遺憾的是,由於社會及歷史的原因,未能留下隻字片紙。我曾對他承諾:把隨父習悟之經歷及太極拳修為中的身感體悟寫下來、傳下去。對此,他嚴肅地告誡我:要一輩子潛心研習,50歲前不收徒,60歲前不出書。我明白,父親的告誡既希望我能在修為傳承中有所作為,又要避免因不成熟而貽誤他人。正式收徒,是我63歲生日那天。今天,第一本書出版,既是向父親匯報自己幾十年來的習悟心得,也是對當年承諾的踐約。
書中還有欠缺、不足甚至謬誤,懇請同道批評指正,因為所書所錄均是本人在修習拳道中的真感實證。我總以為:自然最美,真實最好。真實中的欠或缺,能得大眾評說,可謂幸矣!
在本書出版之際,我要由衷地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人!特別是我的學生於曉非、史平、春健、春濤、韓涌、陳小強等。要特別感謝延軍先生的鼎力支持,以及在文字前期整理中做了大量勞作的曹智先生。願我們共同努力,為太極拳道這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及武林百花園中的奇葩久開不謝、永放奇香而奮鬥終生。讓我們沿著,以拳修道、以拳證道、以拳人道這條大道通途,苦修不息。使生活更圓潤,使生命更圓滿。
李光昭
2013年12月

序言

中醫有“八綱”之說,八綱者:“陰、陽、表、里、虛、實、寒、熱”也。此八綱中,“陰”、“陽”為始,因為陰陽(不調)為疾病之根本;寒、熱為終,因為寒熱為疾病之表征。這所謂“八綱”,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醫的辨證理論、基礎理論。
太極拳道亦有“八綱”——“拳知八綱”,即:“陰、陽、動、靜、虛、實、剛、柔”,此八綱亦是太極修煉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太極八綱”與中醫“八綱”至少有兩個相同之處,第一:這兩個“八綱”都是由四組對立關係組成的,因為包含對立,方能存在辨證;第二:這八個點(四組)並非是平行羅列的關係,與中醫八綱相同,太極拳道的修為亦是以陰陽為中心——須心悟陰陽之理,在此基礎之上,方能由內而外的“明動靜”、“辨剛柔”、“分虛實”。陰陽為先,剛柔為果,“動靜”、“虛實”抽象出那著因、果之間的無限機巧與奧妙。
當然,太極拳道修為的過程當然不限於此,除了由理而發之外,還要“由體而悟”,而“體察”動靜、剛柔、虛實之時,對陰陽之機的把握亦會得到提升。
對於太極八綱的關係,在楊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楊班候先師所做的《陰陽訣》中曾有明確表述:
太極陰陽少人修,吞吐開合問剛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動靜變化何須愁。
生克兩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
輕重虛實怎的是,重里現輕勿稍留。
詮說,把拳道之八綱歸納為一須三要。一須者:須知陰陽也。一要:明動靜;二要:辨剛柔;三要:分虛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