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代縣文廟VI-457
簡介
代縣文廟位於代縣城內,創建於唐代,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重修。1983年至1986國家又撥款進行維修。廟南向,分前、中、後三院。
後院為崇聖祠。中院正北為大成殿,前有露台、雕欄為護,東西配殿各十一間。前院正北為戟門,戟門兩側有東西二便門以通中院。泮池位於戟門前,池前有唐槐兩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樓欞星門。門前有“萬仞”坊,兩側有“仰聖”、“育賢”二坊,東西對峙,中鑿“星聚池”,廣約數畝。 代縣文廟,是州一級的儒學學府,位於代縣城內,創建於唐代,元至正二十七年重修。1983年至1986國家又撥款進行維修。 忻州旅遊指南上說代縣文廟是華北地區龐大儒學建築群,始建於唐代,明代重修,現在保存下來的建築多半是明代修成。當我們來到文廟,沒有想像中的熱鬧景象,萬仞坊前是當地長途車站,幾輛長途車橫七豎八停在空地上,門上貼著一副對聯,下聯已被風吹下一半,據館長介紹,前不久文廟舉行過大型活動,想必對聯就是那時候貼的吧。
代縣文廟建築群最具特色的當屬屋頂孔雀藍琉璃瓦,在秋日陽光下,琉璃瓦散出淡淡的藍光,絲毫看不出它們已在此處待了五六百年。起初我以為屋頂的藍色是刷上去的,但聽當地行家介紹,這種琉璃瓦是從直接燒制,可惜的是製作方法早已失傳。後來仿製的琉璃瓦從色澤到質地都不能和文廟的相比。與琉璃瓦相比,門上、柱上明顯顯出這片建築的滄桑。
文廟大成殿前台階兩側壁上雕有各樣圖紋,主要以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龍鳳和梅、蘭、竹、菊四君子為主。和孔雀藍琉璃瓦一樣,它們也已經歷經幾百年風霜雪雨,能夠在頻仍的戰火和政治的迫害中保存下來本身就是奇蹟。
大成殿供奉著夫子及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的牌位,按照古代禮制,地方文廟供奉塑像是僭越,只能供奉牌位,不過現在早就不講什麼聖人教誨和逾矩僭越,借著前一陣祭孔的風頭,代縣文廟將夫子、顏子、子思子、孟子的塑像請進來,而出錢從山東曲阜孔廟仿造塑像的卻是台灣的商人,這位先生還出資修建夫子塑像,大成殿前原本空空蕩蕩,現在有一座夫子拱手像矗立在大成殿前,冷眼看著稀稀疏疏的看客。
我們先參觀了西廂後唐李克用墓葬展覽。李克用是沙陀人,強悍善戰,大敗黃巢起義軍,成為唐末勤王功臣。山西是李可用主要勢力範圍,他死後葬在代縣附近。東廂則是山西革命紀念館,裡面多是介紹山西近現代黨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圖片。東廂門前有一件去糧食殼的農具還好看些。
文廟兩廡原本是供奉十哲聖賢的,如今卻被弄權的武人占了去,坐在正殿的孔夫子不知作何感想。懷著複雜的心情,走進大成殿中,大殿平時都沒什麼人來,香爐前也沒有香氣繚繞的場面,與佛教寺院分明是兩樣風景。大殿上的蒲團上落滿了灰塵,大概在祭奠大禮過後,它們就一直閒著吧。因為沒有什麼人來,大殿中鬼氣森森。當我們要出門的時候,驚動了樑上的鳥兒,撲楞楞飛出門外,地上落下幾片羽毛。在無人時,在大殿被鎖上時,只有這些小鳥陪著大成至聖先師。
文廟主體建築
坐北朝南,分為前、中、後三座院落。後院為崇聖祠。中院正北為大成殿,前有露台、雕欄為護,東西配殿各十一間。前院正北為戟門,戟門兩側有東西二便門以通中院。泮池位於戟門前,池前有唐槐兩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樓欞星門。門前有“萬仞”坊,兩側有“仰聖”、“育賢”二坊,東西對峙,中鑿“星聚池”。
文廟東西,各建忠義祠、文昌閣和明倫堂、節孝祠。這些建築與文廟一起,組成一組宏大的儒學建築群。遊覽了這座儒學建築群,不僅可以看到古代的建築藝術,而且能夠通過它了解古代的學校制度。
歷史
代縣文廟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文廟創建於唐代,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重修。1983年至1986國家又撥款進行維修。
廟南向,分前、中、後三院。後院為崇聖祠。中院正北為主要建築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築。前院正北為戟門,戟門兩側有東西二便門以通中院。泮池位於戟門前,池前有唐槐兩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樓欞星門。門前有“萬仞”坊,兩側有“仰聖”、“育賢”二坊,東西對峙,中鑿“星聚池”,廣約數畝。文廟內東有忠義祠、文昌閣;西有明倫堂、節孝祠。忠義祠左右,清代沒有學正、訓導二署,形成一組龐大的儒學建築群,宏敞偉峻。
景觀
文廟內東有忠義祠、文昌閣;西有明倫堂、節孝祠。忠義祠左右,清代設有學正、訓導二署,形成一組龐大的儒學建築群,宏敞偉峻。主要建築為大成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殿及各坊以綠色琉璃瓦覆頂。是一座金碧輝煌、宏麗巍峨的古典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