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俗稱大年,又曰歲首。早起,點燭焚香,全家新衣新帽履出行,燃放鞭炮,有的地方還燃燒用蘆葦札成的柴煙,稱為燒發寶柴[財],以取財發人旺之意。出行後,即返回屋內,互相恭賀拜年,大人還給小孩發壓歲錢[又稱壓腰錢]。這些禮節完畢後,全家團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擺糖果點心,然後擺出9個滷菜碟子和一碗糍粑,還有湯圓和麵條。早餐後,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則到左鄰又捨去拜年[家中應有主人招待來家拜年的人]。
正月初二,則到外祖父,舅父家拜年;正月初三則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正月初四,主要是走姑父,姨父或遠房親戚家。初五初六就不必說了,老仙勸您最好不要去了,[拜年不拜初五六,有酒就無肉。
正月初九,為上九日,謂之大菩薩[玉皇大帝]生日,信男信女赴寺廟燒香,鼓樂鞭炮,通宵達旦,熱鬧非凡。香客中,有三步一拜,五步一拜地,還有一步一拜的。更有甚者,有的人袒臂單衣,冒酷寒而拜,多么心誠啊!名曰燒[報母香]。還有的出遠門燒香,以自然村為一個燒香群體,一個擎著架子上裝鈰的各種菩薩[民眾稱之謂亮子菩薩]領行,高喊[南無阿彌陀佛],人們隨著引領的口令,叫跪即跪,喊起則起,即使身著綾羅,碰到牛屎稀泥也要跪下,以示虔誠。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白天,人們吃蒸大米糰子[糰子各色各樣,有糖的,有包飯的;形狀有圓形,有石磙形,有鴨形,有雞形等],湯園[又名元宵]以示慶賀,晚上舉行燈會,小孩子們賽燈,熱鬧非凡,因此,仙桃有[年小月半大]之說。在這天晚上,還有人提著燈籠,在各個角落照一照,口中念著;[天照蟲,地照蟲,正月十五照毛蟲],說這樣照了以後,室內再不生蟲。 [沔陽州志]記載;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又名燈節,各村購燈置社廟或人家,以敬社公。自十一至十五日尤盛,簫鼓喧鬧,列戶懸燈於門,宵分始息。是夜幼女輩請紫姑問豐欠,鄉人燃炬放炮竹照田間,聲徹遠邇,謂之趕毛狗驅疫意也。 過了十五掛高燈,即用竹竿把燈籠扯到半空中,一直扯到二月十五才收燈,以示高燈高照,驅凶避邪之意。 從正月初一起到正月十五日止,也是農村文藝活動的高峰時期,龍燈,獅子,高蹺,彩蓮船紛紛雲集市場,有的走街串鄉表演技藝,由東家鳴放炮竹,端茶奉煙,情緒高漲,老人笑逐顏開,兒童僖戲逗鬧,與新春喜慶交織一起,別具一番情趣.
相關詞條
-
仙桃糍粑
俗稱“麻將塊子”,是一種用糯米做成的一種小吃。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也廣為流傳。仙桃糍粑,象徵豐收、喜慶和團圓,是和月餅齊名的節日必備佳品。過去,每到臘月,...
製作工藝 歷史典故 年俗——打仙桃糍粑 -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節日起源 春節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
節日起源 歷史發展 民間習俗 國外影響 社會效應 -
中華剪紙
剪紙簡介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據考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 年)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接空刻...
剪紙簡介 剪紙歷史 剪紙在古代生活中的作用 剪紙流派 剪紙創作 -
春節
簡介春節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
簡介 近代史 節日時間 傳統習俗 飲食習俗 -
傳統節日
掐成喜鵲、玉兔、仙桃、蓮花等形狀,相互鬥巧比美,故亦稱鬥巧節。60年代後...
基本介紹 各種節日 節日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