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概況
付河村位於河南省鄭州滎陽市喬樓鎮政府南9公里處,西北鄰聶樓行政村小石崗,北鄰李溝行政村,東北鄰張村廟行政村,東邊、東南和賈峪的岵山村接壤,西邊、西南和崔廟鎮馬寨行政村王灣、王溝二組相鄰。
付河村共有土地二千八百畝,村民五百八十戶,共二千零一十人,均為漢族。地勢北高南低,聚落呈成橢圓形分布,屬於丘陵地帶,位於丁店水庫上游。東鄰滎賈公路,西鄰滎丁公路。當地主產小麥、玉米、紅薯。
付河村屬半丘陵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臨丁店水庫。土壤屬兩合土,即上層為黃土,深度自30厘米至數米不等;下層為紅黏土,即常言說的紅膠泥土,也俗稱煤土,深度自數米至數十米不等。上層黃土團粒結構多,有粘性,易耕作,腐殖質多。經植物混合腐化后土壤呈現灰黑色,透水透氣性強,適宜農作物的耕作和種植。其中有部分灘屬紅黏土,粘性很強,走到地里有頂腳的感覺,透水透氣性差,不易耕作,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一定影響。
區劃沿革
1948年11月解放後成立了紙坊鄉,駐在付河村。鄉長張西庚、朱東海。
1949年10 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立了農民協會,駐在付河村。
1958年9月以後歸喬樓鄉,屬宏偉人民公社。同年建立付河大隊,大隊部因駐付河而得名。
1959年1月屬滎陽人民公社喬樓管轄區,5月屬喬樓人民公社。付河大隊管轄付河、岵山坡、李河、石崗、紙坊五個隊。
1983年4月社改鄉,屬喬樓鄉,大隊改為付河行政村。
1989年改制為付河村民委員會。
1998年11月鄉改鎮,屬喬樓鎮。付河村轄付河東崗組、北崗組、六道口組、西坡組、上坡組、下坡組、李河組、紙坊組、河西組、溝北組、西石崗組、中石崗組、東石崗組。
歷史文化
岵山
岵山,海拔292.8米,位於北緯34º41′,東經113º24′,形似圓錐,山呈東西走向。岵山屬嵩渚山之一峰,在滎陽市中部偏南。山體為三疊紀紅砂岩構成,凌踞於平原之上,俯瞰三漕湖盆地,自古就為登臨勝境。
《爾雅·釋山》說:“山多草木,岵”。岵山只在山頂有岩石裸露,土石混合,大部山體都為深厚的黃土所覆蓋,適宜植物生長。山名為“岵”,正說明植被茂密,鳥獸孳生的繁榮景象。大約在宋朝,因地近汴京,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遂成童山。
岵山歷史悠久,人文事跡可追溯到春秋時代。《詩經·衛魏風》有《陟岵》詩三篇,表達了一位長期服役在外的原魏國戍卒向西北遙望、思念父母兄長、懷念故國的心情。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63年稍後一段時間。當時晉悼公與楚共王爭霸諸侯,焦點集中在控制鄭國。晉國糾集了諸侯聯軍修築虎牢軍事基地,做長期圍攻鄭國的打算。晉軍突出前沿,把軍事堡壘建到制城(今上街村北)和梧城(今五龍寨村附近),逼近鄭國京城。梧城守將魏絳統領的士兵,經常游弋於京城近郊。士兵中原魏國籍的士兵,登臨岵山有感而作此詩,被收入《詩經》。漢初,以京城建京縣,岵山在京縣近郊。唐朝時,岵山一帶為萬山鄉陟岵里。明朝,周藩王府居開封,諸王陵園分布在岵山東側,故視岵山為龍脈之首,改名為“蟠龍山”。嘉靖年間,于山頂建祖師廟,明末毀於闖王義軍。清朝復建後,廟宇逐漸增多,成為眾神馨享之所。“文革”破四舊,神像、廟宇遭拆毀。
岵山鍾靈毓秀,人才傑出。楚老穩、朱國安等人傳萇家拳派,名震遠近;楚覺民、姚天健等社會賢達興辦學校,造福一方;楚書范、朱子豐、李奇、朱家訓等均為早期革命活動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水利部門為防止水土流失,在山南側進行小流域治理,附近學校及社會團體回響黨的號召,在每年的植樹節前後,于山上遍植樹木。與此同時,政府出資安排護林人員,對所植樹木進行管護,昔日栽下的小樹現已鬱鬱蔥蔥、蔚然成林,成為附近村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石崗嶺
石崗嶺,分東西兩峰。主峰在東,海拔234.6米,兩峰均為紅石所構成,峰間為山崗地。古代此嶺西接冢子崗,東接岵山,橫臥萬山、岵山之間。嶺南有一大湖,名為曹洞(古代稱三曹湖)。宋朝兵部王強率工將嶺挖斷,湖水北流,遂成南北要道。建國後,修建大壩控遏斷口,曰丁店大壩,積水為湖曰丁店水庫。
四畝灘
紙坊村有一塊土地被人稱之為“四畝灘”,此地名有一段來歷。元末明初,紙坊村有一個人名為李鐵(小名李鐵妮)。古時的紙坊村地處滎陽至密縣的交通要道,人馬車流熙攘不絕,李鐵是商賈們貨物交流的最知名的中介人物。有一次,外地戲班子到此地演出。演出前,在他與班主閒談中,得知戲班子經濟非常拮据,連道具都買不起。李鐵遂慷慨解囊——把自己最好的四畝地變賣,並把賣地的錢全部捐贈給了戲班子。為表彰李鐵的義舉,紙坊人遂將該塊地命名為“四畝灘”。
鄭氏名人苑
紙坊村西北,有鄭氏名人苑。它坐落在豫佛山中,左扶岵山,右依萬山,面對寶塔山,右下方是蔭澤四方的萬山湖,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苑內建有牌坊、鄭成功紀念館、功德碑林區、鄭氏始祖殿。2004年該苑被鄭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為“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節孝碑
節孝碑位於紙坊村西北。碑額與碑身為一體,通高1.87米,寬0.60米,厚0.13米。碑頭弧圓,額中刻有“足門風範”四個大字,左右兩側圖案不祥。碑的正面由候遠知縣、戊子科舉人孫定家題額,候遠知縣、乙酉科舉人候化元撰文,候遠直隸州丁巳科撥貢張銘勛書丹,光緒三十三年歲字丁未年孟夏之月中浣。
集體榮譽
2002年度農村工作綜合獎第三名、“五好”示範村黨支部、工業發展獎第三名。2008年度農業工作進步獎、民主法治示範村、農村工作進步獎。時光荏苒,如今的付河村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迎來新的篇章。付河村在上級各級領導,特別是在鄭州市農委工作組的指導幫帶下,正積極利用區位優勢和自身土地資源,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依託付河特色文化優勢,將付河村打造成精品特色村,付河人鼓足幹勁,開拓創新,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生機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