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漢語辭彙]

仆[漢語辭彙]
仆[漢語辭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仆原本只有pū一個讀音,《簡化字總表》將“亻菐”與“仆”2個字合併簡化為“仆”,於是“仆”成為多音字。有兩個讀音:1.pū,如“前仆後繼”;2.pú,如“僕人、公僕”。 也是會意字。從人,從菐,菐亦聲。古文從臣,從菐。甲骨文字形,象一個罪人端著畚箕,從事卑賤勞動之形。本義:供役使的人。孟子所謂“負戴於道路”,今朝鮮民族以頭戴物,也是此義。主張殷為奴隸社會,多引仆字為據。實則他是家內執賤役之人,手持糞?之箕與持豆的豎字同,即童僕以手奉豆(盛物器皿)注視直立於主人之旁,不是社會的勞動生產者。

基本信息

詞性

動詞

釋義

(1)向前跌倒 [fall forward]

仆,頓也。——《說文》。朱駿聲曰:“前覆曰仆,後仰曰偃。”

仆表決漏。——《史記·司馬穰苴傳》。索隱:“臥其表也。”

度水跌仆。——《素問·經脈別論》

卒仆濟北。——《漢書·鄒陽傳》。注:“僵仆也。”

衛士仆地。——《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前仆後繼。仆然(撲通倒下的樣子)。仆頓(精疲力竭而倒仆)。仆僵(跌倒;翻倒)

(2)下墜;傾倒 [fall]

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舊碑斷折,其半仆地。——唐·韓愈《祭湘君夫人文》

又如:仆旗(放倒戰旗。借指休戰)

(3)敗滅 [be shattered;vanish]。如:隨起隨仆(隨時發生,隨遭敗滅)

詞性

名詞

釋義

(1)會意。從人,從菐,菐亦聲。“菐”意為“外皮”。“人”與“菐”聯合起來表示“起到皮膚般作用的人”、“替主人遮風擋雨的人”。 本義:替主人奔波辦事,承受日曬雨淋的人[servant]

仆:甲骨文字形,象人手拿東西,頭又戴東西的會意字。孟子所謂“負戴於道路”,今朝鮮民族以頭戴物,也是此義。主張殷為奴隸社會,多引仆字為據。實則他是家內執賤役之人,手持糞?之箕與持豆的豎字同,即童僕以手奉豆(盛物器)注視直立於主人之旁,不是社會的勞動生產者(摘自黃現璠撰《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之探討》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79年2月、3月第二、三期連載)

仆,給事者。——《說文》

景命有僕。——《詩·大雅·既醉》

其仆維何。

隸臣僚,隸臣僕,仆臣台。——《左傳·昭公七年》

則是臣僕庶孽之事也。——《公羊傳·宣公二十七年》

仕於家曰仆。——《禮記·禮運》

得僮僕貞。——《易·旅》

又如:男僕;女僕;忠僕;仆童(未成年的僕人);仆齋(執役室中之僕人);仆馬(僕從與乘馬);仆乘(僕從與輿馬);仆旅(跟隨出行的僕從);仆輿(僕從與車乘)

(2)駕車的人 [cart-driver]

召彼僕夫。——《詩·小雅·出車》

又如:仆御(駕車馬者)

(3)舊時對自己的謙稱[I]

詞性變化

動詞

讀音:pú

含義:駕車 [drive]

舉例:子適衛,冉有僕。——《論語·子路》

僕夫(駕車的人);仆圉(駕車養馬)

代詞

讀音:pú

含義:古時男子謙稱自己

舉例:

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戰國策·燕策》

仆非敢如是也。——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晉·陳壽《三國志》

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 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晉·陳壽《三國志》

復蒙崇獎過當,欲仆序而行之。——清·唐紹祖《答友人求序文書》

常用詞組

公僕

僕人

僕從

僕夫

僕僕

僕役

仆御

前仆後繼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仆 ·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2

《唐韻》《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偃也,僵也。《唐書·房杜傳贊》興仆植僵。

又《集韻》普木切,音攴。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敷救切,否去聲。頓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