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者: | 朱大年 鄭黎明 主編 | ||
定價: | 48.00元 | 頁數: | 505頁 |
ISBN: | ISBN7-309-03360-4/R.742 | 字數: | 817千字 |
開本: | 大16 開 | 裝幀: | 平裝 |
出版日期: | 2002年10月 |
內容簡介
本書《人體解剖生理學》是醫學高等職業教育基礎課程系列教材中的一部。根據醫學高職教育培養高等技術套用型醫藥衛生人才的目標,我們打破原有學科的界限,對課程進行適當的重組。本教材包括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兩個學科的內容,而人體解剖學又涵蓋解剖學和組織學兩個學科的知識。同時,我們對本套教材的整體最佳化也予以充分重視,加強與其他課程(如生物化學、免疫學等)教材編者的聯繫,儘量防止不必要的重複,也儘量避免重要內容的疏漏。另外,我們堅持基礎理論服務於套用的思想,把握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對教材內容作了適當的選擇,將重點放在一些必需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現象上,並儘可能聯繫臨床實際,而對機制的探討則予以淡化。本教材定位於大專水平的層次上。當然,我們也十分注重在教材中突出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和三化(教材整體最佳化、編寫標準化和規範化)。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國內、外人體解剖生理學教材和其他有關書籍,國內參考資料主要為最新版的全國醫藥專科和本科規劃教材。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 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人體解剖學的研究方法
二、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人體解剖學的基本術語
一、標準姿勢
二、方位術語
三、軸和面
第四節 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
一、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
二、生理功能的反饋控制
第一部分 人體解制學
第一章 基本組織
第一節 上皮組織
一、被覆上皮
二、腺上皮和腺
第二節 結締組織
一、疏鬆結締組織
二、緻密結締組織
三、脂肪組織
四、網狀組織.
第三節 軟骨和骨
一、軟骨
二、骨
第四節 血液
一、紅細胞
二、白細胞
三、血小板
第五節 肌組織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六節 神經組織
一、神經元
二、突觸
三、神經膠質細胞
四、神經纖維
五、神經末梢
第二章 運動系統
第一節 骨學
一、概述
二、中軸骨骼
三、附肢骨骼
第二節 關節學
一、概述
二、軀幹骨的連結
三、顱骨的連結
四、上肢骨的連結
五、下肢骨的連結
第三節 肌學
一、概述
二、軀幹肌
三、頭頸肌
四、四肢肌
第三章 內臟學
第一節 概述
一、內臟的概念
二、胸部的標誌線和腹部的分區
第二節 消化系統
一、消化管
二、消化腺
第三節 呼吸系統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和縱隔
第四節 泌尿系統
一、腎
二、輸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第五節 生殖系統
一、男性生殖器
二、女性生殖器
第六節 腹膜
一、概述
二、腹膜與腹盆腔臟器的關係
三、腹膜形成的主要結構
第四章 脈管學
第一節 心血管系統
一、概述
二、心
三、動脈
四、靜脈
第二節 淋巴系統
一、概述
二、淋巴管道
三、淋巴器官
第五章 感覺器
第一節 視器
一、眼球
二、眼副器
第二節 前庭蝸器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內耳
第三節 皮膚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膚的附屬器
第六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神經系統的區分
二、神經系統的組成
三、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四、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第二節 周圍神經系統
一、 脊神經
二、腦神經
三、內臟神經
第三節 中樞神經系統
一、脊髓
二、腦
三、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
四、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循環和腦屏障
第七章 內分泌系統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三、腎上腺 四、垂體
第二部分 生理學
第一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和信號轉導功能
一、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二、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功能
第二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
二、動作電位
三、細胞的興奮和興奮性
第三節 骨骼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一、神經一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二、興奮一收縮耦聯
三、肌細胞收縮的分子機制
四、骨骼肌的收縮形式
五、影響骨骼肌收縮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血液
第一節 概述
一、體液
二、內環境及其穩態
三、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四、血液的理化特徵
五、血量
第二節 血漿
一、血漿的成分及其功能
二、血漿滲透壓
第三節 血細胞
一、紅細胞
二、白細胞
三、血小板
第四節 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纖維蛋白溶解
第五節 血型
一、血型的概念
二、紅細胞凝集
三、紅細胞血型
四、輸血的原則
第三章 血液循環
第一節 心臟的泵血功能
一、心動周期
二、心臟泵血的過程和機制
三、心音
四、心臟泵血功能的評價
五、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
六、心臟泵血功能的儲備
第二節 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體表心電圖
第三節 血管生理
一、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與血壓
三、動脈血壓
四、靜脈血壓與靜脈回心血量
五、微循環
六、組織液的生成與淋巴循環
第四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三、自身調節
第五節 器官循環 一、冠脈循環
二、肺循環
三、腦循環
第四章 呼吸
第一節 肺通氣
-、肺通氣的原理
二、肺通氣功能的評價
第二節 呼吸氣體的交換
一、氣體交換的原理
二、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影響因素
第三節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氧的結合運輸
二、二氧化碳的結合運輸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中樞與呼吸節律的形成
二、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書 概述
一、消化的方式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第二節 口腔內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咀嚼和吞咽
第三節 胃內消化
一、胃液及其作用
二、胃的理動
第四節 小腸內消化
一、胰液及其作用
二、膽汁及其作用
三、小腸液及其作用
四、小腸的運動
第五節 大腸的功能
一、大腸液及其作用
二、大腸的運動和排便
第六節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第七節 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第六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一節 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去路
二、能量代謝測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四、基礎代謝
第二節 體溫及其調節
一、人體體溫及其生理變異
二、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熱量交換 三、體溫調節
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節 腎的結構和血液循環特點
一、腎的結構特點
二、腎的血液循環特點
第二節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
二、有效濾過壓
三、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第三節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一、腎小管和集合營的轉運方式
二、各段腎小管和集合管的轉運功能
第四節 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一、腎髓質滲透梯度的形成機制
二、直小血管在保持腎髓質高滲中的作用 三、尿的濃縮和稀釋過程
第五節 腎泌尿功能的調節
一、腎內自身調節——球一管平衡
二、神經和體液調節
三、腎泌尿功能及其調節的生理意義
第六節 尿的排放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經支配
二、排尿反射
第八章 感覺器官的功能
第一節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適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換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編碼作用
四、感受器的適應現象
第二節 視覺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調節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三、與視覺有關的幾種生理現象
第三節 聽覺器官
一、外耳和中耳的傳音功能
二、內耳的感音功能
三、聽閾與聽力
第四節 前庭器官
一、橢圓囊和球囊的功能
二、半規管的功能
三、前庭反應
第五節 其他感覺器官
一、嗅覺器官
二、味覺器官
第九章 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一節 神經元和反射活動的一般規律
一、神經元
二、突觸傳遞
三、反射弧中樞部分的活動規律
第二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軀體和內臟感覺的中樞分析
二、特殊感覺的中樞分析
第三節 覺醒、睡眠與腦電活動
一、 腦電活動
二、 醒與睡眠
第四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一、運動傳出的最後公路
二、姿勢的中樞調節
三、軀體運動的中樞調節
第五節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一、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二、內臟活動的中樞調節
第六節 腦的高級功能,
一、條件反射
二、學習與記憶
三、人類大腦皮質的語言功能
第十章 內分泌
第一書 概述
一、內分泌系統和激素的概念
二、激素的分類
三、激素的作用及其特點
四、激素作用的機制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
一、下丘腦一腺垂體系統
二、下丘腦一神經垂體系統
第三節 甲狀腺
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謝
二、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狀腺功能的調節
第四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皮質
二、腎上腺髓質
第五節 胰島
一、胰島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節 甲狀旁腺和甲狀腺C細胞
一、甲狀分腺激素
二、降鈣素
王、維生素D3
第七節 其他內分泌激素
一、前列腺素
二、松果體激素
三、胸腺激素
第十一章 生殖
第一節 男性生殖
一、睪丸的功能
二、睪丸功能的調節
第二節 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功能
二、卵巢功能的調節
三、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