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月熱潮

2003年9月,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慧型1號”順利升空,並在完成觀測使命後,於2006年9月成功撞擊月球。 2007年9月,日本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 2007年10月,中國“嫦娥一號”衛星踏上“奔月”旅程,並在一年多後成功撞月。

人類探月熱潮是指人類歷史上兩次探月的熱潮,尤其是現在的這次。第一次探月熱潮是指: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進行過探月競賽,兩國先後向月球發射了數十個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還在1969年首次實現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在1972年美國“阿波羅計畫”結束以後,探月一度有所降溫。不過,第二次探月熱潮,參與的國家更多,達到十幾個國家,主要目的是占有和利用月球資源,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人類航天技術突飛猛進,受月球豐富資源的吸引,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美國兩個月球探測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月球坑觀測和感測衛星2009年6月18日順利升空,拉開了美國“重返月球”戰略計畫的大幕。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上多個國家相繼發射月球探測器,掀起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一輪高潮。
2003年9月,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智慧型1號”順利升空,並在完成觀測使命後,於2006年9月成功撞擊月球。
2007年9月,日本繞月探測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它取得多項成果,包括描繪出世界首幅高精確度月球全球地形圖;發現月海底部存在彎曲的層狀構造;發現月球表面正面和背面重力存在差異等。
2007年10月,中國“嫦娥一號”衛星踏上“奔月”旅程,並在一年多後成功撞月。
2008年10月,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它利用攜帶的各種儀器收集月球地理結構、化學構成及礦藏等數據,並收集月球地理數據以繪製高精度的三維月球地圖
此外,2008年7月,美國、印度、韓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簽署了聯合探月協定,共同發起了名為“國際月球網路”的探月活動,計畫逐步在月球上建立數個科學站。航天大國俄羅斯也制定了本國的月球探測計畫。
與冷戰時期相比,各國在新世紀的探月活動呈現出新特點。當時美蘇探月的目的是滿足政治和科技需要,而現在各國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學探索和經濟需求相結合,以探測月球資源為主,為未來月球資源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從規模上看,現在人類探測月球的規模更宏大。各國陸續發射採用最新技術成果的多種先進月球探測器,收集各種月球地理數據,從月表到月球內部結構都有研究。現在加入“月球俱樂部”的國家越來越多,打破了少數國家壟斷探月的局面。
新華網 記者任海軍 2009年06月19日 10:58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