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Artificial Blood)是一種乳白色的完全人工合成的人體血液代用品。這可以代替人血中的血紅蛋白從肺臟向人體其它部分輸送氧氣。

研究歷史

人造血液人造血液
1966年,美國科學家克拉克發現,在含碳氟化合物的容器里有隻老鼠,當他取出老鼠並排除其呼吸道中的液體時,老鼠竟然甦醒了。出於好奇心,克拉克有意在這類液體裡放入老鼠,幾小時後取出,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老鼠奇蹟般的復活了。經過研究發現,這種液體溶解氧氣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別是的20倍和3倍。克拉克從中得到啟發:代替天然血液用於搶救病人,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由於人造血液血液嫁接是白色的,所以人們稱它為“白色血液”。

1979年,一種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劑作為人造血液,首次在日本套用於人體單腎臟移植手術,並取得成功。時隔不久,美國也報導了人造血液給一位信仰宗教、拒絕輸血的老人治療血液病獲得成功。

1980年8月,中國科學工作者也研製成功人造血液,它是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細乳狀液。

2013年10月,羅馬尼亞的科學家成功創造出一種“人造血液”,這種“人造血液”由水、無機鹽以及海水的昆蟲體內提取出的蚯蚓血紅蛋白合成。

特點

這種奇妙的人造血液注入人體後,同人體正常血中的紅細胞一樣,具有良好的載氧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說,它是一種紅細胞的代用品。氟碳化合物像螃蟹的螯那樣,能夠把氧抓住,在人體裡再把氧氣放出來,進行人體裡的特種氧化還原反應。它的生物化學性質十分穩定,不管哪種血型的人,都能使用人造血液。

與人體血液比較

人造血液與人體內的血液相比,人造血液還有許多缺點,它不能輸送養分,也沒有凝固血液的本領,更沒有對外界感染至關重要的免疫能力因此要研究出像人的血液那樣的代用品,還要經過很大的努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