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2010年元旦春節將至,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重視。央視才爆出人工假雞蛋的新聞,最近湖北等地又曝出有不法工廠生產“人工合成豆腐”,並在市場上銷售。 武漢東西湖工商部門查處一家問題豆腐工廠,該工廠使用大豆分離蛋白、變性澱粉、白色素等合成豆腐,並假冒外地註冊品牌生產銷售,人造假豆腐流入湖北黃石、荊州、宜昌以及湖南嶽陽、常德等地。
事件調查
日前,東西湖工商部門接到蘇州某食品公司舉報:5月份開始,該公司的產品“千頁豆腐”在湖南、湖北的銷量嚴重下降。經調查發現,在湖北黃石、荊州、宜昌以及湖南嶽陽、常德等地,有多家經銷商銷售該公司“千頁豆腐”,產品外包裝一模一樣,難以分辨。同時,常有武漢的保溫貨車往這些地方送貨,而進貨地點為武漢白沙洲大市場的“林海經營部”。
工商人員在調查中發現,漢口張公堤邊一個院子內有家工廠專門生產“千頁豆腐”,工廠從4月份就開始生產。工廠的3個防盜門每天都緊閉,白天沒有運作,晚上所有的窗簾仍全部遮掩。僅能聽見工廠機器運行的聲音,偶爾看到身穿白色大褂的人員從側門進入。
此後,報料人反映在漢口後湖鄉三金潭村的一處房屋裡也有一家類似作坊。而讓工商人員驚訝的是,假冒產品上除了廠名、地址衛生許可證號等與該公司產品一致外,外包裝袋上還有其正宗產品獨有的雷射防偽標誌。“這套雷射製版機價值在800萬元左右,可見提供包裝袋的印刷廠規模相當大。”蘇州廠方人員楊帥鋒表示。
接到舉報後,東西湖工商部門趁夜對張公堤附近的豆腐生產工廠進行查處。當執法人員趕到時,現場4名工人正在加工“千頁豆腐”。一名周姓工人交代,現場將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油、變性澱粉、鹽、味素按一定比例進行混合,用攪拌機攪拌,然後加入冰塊和色素繼續攪拌,盛入模具盒後放入蒸櫃蒸熟,最後是封包裝。
工商人員在現場發現用於生產豆腐的大豆分離蛋白47包,20千克重大豆油16桶,食品專用變性澱粉25千克總計9包,外包裝標明“白色素”的500克重食品添加劑7桶,以及全自動真空包裝機、封口機等。
據工商人員調查了解,該豆腐工廠老闆鄒某,住在漢口後湖鄉三金潭村,所生產的假冒“千頁豆腐”通過白沙洲大市場售往外地,沒有辦理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等。
鄒某承認,自己與蘇州某食品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因為衛生許可證沒有辦下來,所以就用別人的包裝進行生產銷售。“包裝是按照報紙上的廣告電話聯繫後,將錢打入對方賬戶,對方通過物流將包裝傳送過來。”
因涉嫌生產銷售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工商人員對相關物品進行扣留。
製作原理
與通常以大豆為原料生產的豆腐不同,工商部門此次查處的假冒他人品牌的豆腐可以說是合成的,那么,其所用的添加劑是否有害呢? 記者看到,這種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的豆腐有點類似冰凍豆腐,含有豐富的氣孔。據了解,大豆分離蛋作白是以低溫脫溶大豆粕為原料生產的一種蛋白類補充品,常套用於飲料、營養食品、發酵食品等食品行業中。變性澱粉是一種改性過的可食用澱粉,而“白色素”是一種無毒、無味的白色粉末,常用於食品增白。
辨別技巧
一看取一塊豆腐在散射光線下直接觀察。傳統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而人工合成豆腐因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傳統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較無光澤;也可能內有水紋、氣泡、細微顆粒等。
二摸 傳統豆腐用手按壓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而且軟硬適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處會比較粗糙,質地不細膩,彈性較差,且沒有白色豆腐液體流出。
三聞 在常溫下直接嗅聞其氣味。傳統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氣味很淡,甚至有化學藥劑的味道。
相關問題
合成豆腐
1、合成豆腐是怎么回事?
武漢這種人造豆腐所用原料到底有沒有問題,一旦食用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南京市食品工業協會豆製品委員會的曹工。
2、傳統豆腐原料應該有四種
曹工表示,傳統豆腐的原材料,如果按照比重來排序,應該是水、大豆、消泡劑和凝固劑,而後兩種屬於食品級的添加劑,所占的比重加起來不超過3%。
對於豆腐的製作工藝,曹工進行了簡要介紹:首先對大豆進行清洗和浸泡,然後再進行研磨和去渣,接著將生成的豆漿煮沸,在這種情況下,豆漿會產生大量泡沫,此時就要添加少許的食品級消泡劑,以確保豆漿煮沸。在沸騰之後,就可以加入凝固劑,豆漿就會隨之變成日常所見的豆腐。
3、人工合成豆腐多吃不好 在昨天被曝光的“假豆腐”制假窩點,工商執法人員發現了大豆分離蛋白、食品專用變性澱粉以及白色素三種材料。那么,這三種原材料對人體是否有害呢?
曹工解釋說,大豆分離蛋白可以人為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豆腐的蛋白質含量,而變性澱粉可能是為了增加豆腐的順滑感和口感。
對於在現場發現的“白色素”,曹工表示,在一般情況下,正常的豆腐生產中應該是不需要添加這種增白劑的。
在她看來,這種用大豆分離蛋白製成的豆腐,其最終的成品應該有點類似冰凍豆腐。從營養價值上來講,雖然添加了一些蛋白質,但是由於人為的添加了色素和食品添加劑,因此多吃肯定無益。
4、合成豆腐算不算豆腐 人工合成豆腐究竟算不算豆腐?當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南京市食品工業協會豆製品委員會相關人士的時候,這位人士坦言自己也不太好判定,因為國家並沒有對豆腐有這個寬泛的概念給出定義。而就市場而言,包括嫩豆腐、豆腐乾等產品,所適用的生產標準都是國家於2009年1月1日起實施的《非發酵類豆製品》國家標準。而該標準的適用前提必須是:經製漿工藝製成的豆製品。也就是是說,如果是用其它工藝製成的豆製品,該標準對其並無約束力。
該人士直言,從這個層面來看,非傳統工藝的豆腐生產,很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監管盲區。因此在眼下,從這個層面來說,只要“合成豆腐”所添加的相關添加劑屬於合法添加範疇內的,那么相關部門也就不好說它是不合格豆腐。
5、合成豆腐最擔心蛋白質不合格 “合成豆腐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蛋白質的含量問題。”該人士直言,豆腐的最大營養就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如果合成豆腐中缺少了必要的蛋白質成分,自然也就喪失了豆腐本身的營養價值。在他看來,在標準下,國家對傳統工藝生產下的豆製品蛋白質含量有明確的規定,而合成豆腐雖然口感還是豆腐,但在蛋白質含量上卻沒有任何說法。
南京的豆腐市場調查
1、南京也有“合成豆腐” 那么,南京市場有沒有假豆腐呢?一位食品行業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個‘假’字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把沒有黃豆或者用很少的黃豆做出的豆腐視為假豆腐的話,南京市場上肯定有。”
2、合成豆腐、豆腐果都有賣 據悉,南京市場上也有合成豆腐在賣。
南京市食品工業協會豆製品委員會的曹工表示,最常見的人工合成豆腐的做法,就是利用澱粉來冒充大豆。南京有的攤販在製作豆腐的時候,往往會加入類似於玉米澱粉的物質,這樣做一是降低成本,因為玉米澱粉的價格比大豆的價格要低很多;另外,加入澱粉後,原先易碎的豆腐變得不容易碎,很“精神”。
曹工還透露說,有些生產豆腐果的攤販,還會悄悄的在豆腐果內添加一些糯米粉,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豆腐果看起來更加黃燦燦的,而且在重量上打稱,比不添加糯米粉的豆腐果要重不少。
3、成本降了,營養也降了 很多讀者都奇怪:一塊豆腐才多少錢啊,也值得造假?記者了解到,根據市場行情不同,1斤黃豆和1斤澱粉有一兩元的差價,而使用澱粉代替黃豆,成本卻可以大幅度降低。
曹工指出,雖然玉米澱粉和糯米粉都是可以食用的,但用於豆腐製作卻影響了豆製品本身的蛋白質含量,豆腐的營養價值要受到影響。
4、別買太白“太精神”的豆腐 “市場上賣相太好,顏色太白的豆腐不好。”曹工告訴記者,她經常去市場上買豆腐,但是看見太白的豆腐她肯定是要繞道走的。因為大豆的顏色是有些偏黃的,如果豆腐顏色出奇的亮、白,那可能是被美容了,最好不要買。
另外,在正常情況下,豆腐是易碎的,但如果看見很“精神”的白豆腐,或是韌性頗強的豆腐,那也得小心。
5、小作坊豆腐占了將近一半 對於目前南京市場上的豆製品現狀,南京市相關部門的一位人士坦言,正規合法企業生產銷售量約占總量的6成,而從個體小作坊出來的豆製品,銷售量要占到了全部銷售量的4成。而“小作坊生產出來的豆腐,根本就沒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