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0年7月1日)
平裝: 275頁
開本: 32開
ISBN: 7533626176
條形碼: 9787533626174
尺寸: 20 x 13.8 x 1.4 cm
重量: 281 g
內容簡介
對話不僅是語言饋贈、思想碰撞、感覺交換,同時也包含了人類生存方式的相互參照。《人與人的對話》的作者善於從不為人們所注意的現象中發掘對話價值,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從理性角度進行分析,探尋對話引起的生命共鳴,體現了最高層次的生命關懷。
《人與人的對話》一書不是單從語言溝通方面告訴我們什麼是人與人的對話。人與人的對話,是與存在講和。通過對話,傾聽不同聲音的交響,調適自己的經驗世界,調整自我“在場”的姿態,重建自我對外部世界的感覺。薩特說過:“他人即地獄”,本書告訴我們,通過呼喊與回應,他人可以不是地獄;探尋人際空間和對話空間,系統地了解對話思維和對話策略;穿行在多重話語之間,了解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本土與異域的對話;感覺向多角度敞開,體味幻與真的對話,生與死的對話,超越言語的對話;解讀作為對話的文學話語,走出文化宿命的文學話語讀解;充滿平衡與張力的對話,吸納與改造,和諧與分離,阻斷與期待的交錯互生。對話中體現的“活法”,建立了一種相互敞開、相互依存的關係,對話是生命的相互燭照,是自我與他人共同的相互審視和相互認證。
隨著人類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對話足最佳化生存的文化手段,對話成為思想界的熱門話題。對話空間正不斷延展,研究對話的理論觸角程度小同地深入到了人類的歷史存在和現實存在之中。通過對話,傾聽不同聲音的交響,調適自己的經驗世界、調整自我“在場”的姿態,重建自我對外部世界的感覺,成為人類理性生存的標誌。
人與人的對話,是與存在講和。對人類自身存在的關注,是人與人對話的核心問題。追求合乎美好人性的生存,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關懷。從對話角度思考存在,既需要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的價值信仰和不同價值體系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也需要研究,在人類生存圖景“是如何”和“該如何”之間,怎樣由對抗走向對話的文化歷程,以及對話與對抗互相隱含的深層意義。
人在語言的世界裡對話,也在超語言的世界裡對話。因為,對話不僅是一種交際手段,更是一種生命的內在訴求;對話不僅是一種信息交換,也是一種價值交換,同時還是一種感覺交換;對話不僅是語言、思想的饋贈,同時也包括了人類生存方式的相互參照。這決定了本書的寫作定位:從話語層面向文化哲學層面延伸。
對我來說,更有誘惑力的,不是對話主體“說什麼”或“怎樣說”,而是“說法”中體現的“活法”,是人與人的對話所體現的人類生存哲學。對話建立了一種相互敞開、相互依存的關係,對話是生命的相互燭照,是存在的相互趨近,是自我與他人共同“在場”的相互審視和相互認證。生命在對話中敞亮,存在在對話中展開,主體建構在自我與他人的對話中實現。不同樣態的生命安頓,在“輝煌敞開”的對話中,相互叩問、相互聆聽,共同尋找生命的意義,共同拆除囚閉之牆、搭建抵達之橋。
呼喚理解、追求和諧的對話,並不排除必要的文化批判和價值修正。對話,有他性的激活,也有我性的堅守;對話在改造中吸納,在吸納中改造;對話可能因為內在或外在的原因而暫時阻斷,但是,對話主體對於精神回應和心靈溝通的永恆期待不會泯滅。
因此,本書討論的“對話”,在很多場合是在廣義上使用的離開廣義的用法,有關人與人對話的研究將收縮到言語交際的單一場景中,而無法提升為人類走向理性生存的境界。顯然,在廣義上使用的對話,較之在狹義上使用的對話,存在著更為深遠的闡釋背景和更為宏闊的闡釋視野。
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的寫作,本身也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緊張而又忘情的寫作中,我與相距遙遠的思想者對話:聽哲人的追問,聽詩人的吟喔,也聽芸芸眾生的絮語。我聽見了曠遠時空中人類的呼喊和應答,看見了滔滔大浪中人與人共赴生命苦旅的頑強搏擊。我和他們在歷史的長廊中相遇,在現實人生的驛站相遇。我面對他們探尋的目光,感受他們心靈的悸動,品味他們沉默的分量,體驗他們不說之說的智慧。人類跨越時空的對話、穿透意識和潛意識的對話、甚至超越生死忘川的對話,匯聚成一個水恆延時的鮮活文本,解讀這個超級文本所產生的一些思想碎
培根說過:沒有友誼,世界只是一片荒野。我們同樣可以說:沒有對話,世界將沒有和風,沒有藍天,沒有陽光;沒有對話,人類的家園將在自我關閉中淪為頹敗的風景。 呼喚對話,就是呼喚理性。拒絕對話,就是拒絕詩意地棲居。 開拓對話空間,就是開拓人類的生存空間。“對話,和由對話所導致的聯繫支撐著我們的存在。”——海德格爾這句名言,照亮了“存在”,也照亮了本書的寫作。
媒體評論
前言
隨著人類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對話足最佳化生存的文化手段,對話成為思想界的熱門話題。對話空間正不斷延展,研究對話的理論觸角程度小同地深入到了人類的歷史存在和現實存在之中。通過對話,傾聽不同聲音的交響,調適自己的經驗世界、調整自我“在場”的姿態,重建自我對外部世界的感覺,成為人類理性生存的標誌。
人與人的對話,是與存在講和。對人類自身存在的關注,是人與人對話的核心問題。追求合乎美好人性的生存,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關懷。從對話角度思考存在,既需要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的價值信仰和不同價值體系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也需要研究,在人類生存圖景“是如何”和“該如何”之間,怎樣由對抗走向對話的文化歷程,以及對話與對抗互相隱含的深層意義。
人在語言的世界裡對話,也在超語言的世界裡對話。因為,對話不僅是一種交際手段,更是一種生命的內在訴求;對話不僅是一種信息交換,也是一種價值交換,同時還是一種感覺交換;對話不僅是語言、思想的饋贈,同時也包括了人類生存方式的相互參照。這決定了本書的寫作定位:從話語層面向文化哲學層面延伸。
對我來說,更有誘惑力的,不是對話主體“說什麼”或“怎樣說”,而是“說法”中體現的“活法”,是人與人的對話所體現的人類生存哲學。對話建立了一種相互敞開、相互依存的關係,對話是生命的相互燭照,是存在的相互趨近,是自我與他人共同“在場”的相互審視和相互認證。生命在對話中敞亮,存在在對話中展開,主體建構在自我與他人的對話中實現。不同樣態的生命安頓,在“輝煌敞開”的對話中,相互叩問、相互聆聽,共同尋找生命的意義,共同拆除囚閉之牆、搭建抵達之橋。
呼喚理解、追求和諧的對話,並不排除必要的文化批判和價值修正。對話,有他性的激活,也有我性的堅守;對話在改造中吸納,在吸納中改造;對話可能因為內在或外在的原因而暫時阻斷,但是,對話主體對於精神回應和心靈溝通的永恆期待不會泯滅。
因此,本書討論的“對話”,在很多場合是在廣義上使用的離開廣義的用法,有關人與人對話的研究將收縮到言語交際的單一場景中,而無法提升為人類走向理性生存的境界。顯然,在廣義上使用的對話,較之在狹義上使用的對話,存在著更為深遠的闡釋背景和更為宏闊的闡釋視野。
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的寫作,本身也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緊張而又忘情的寫作中,我與相距遙遠的思想者對話:聽哲人的追問,聽詩人的吟喔,也聽芸芸眾生的絮語。我聽見了曠遠時空中人類的呼喊和應答,看見了滔滔大浪中人與人共赴生命苦旅的頑強搏擊。我和他們在歷史的長廊中相遇,在現實人生的驛站相遇。我面對他們探尋的目光,感受他們心靈的悸動,品味他們沉默的分量,體驗他們不說之說的智慧。人類跨越時空的對話、穿透意識和潛意識的對話、甚至超越生死忘川的對話,匯聚成一個水恆延時的鮮活文本,解讀這個超級文本所產生的一些思想碎
培根說過:沒有友誼,世界只是一片荒野。我們同樣可以說:沒有對話,世界將沒有和風,沒有藍天,沒有陽光;沒有對話,人類的家園將在自我關閉中淪為頹敗的風景。 呼喚對話,就是呼喚理性。拒絕對話,就是拒絕詩意地棲居。 開拓對話空間,就是開拓人類的生存空間。“對話,和由對話所導致的聯繫支撐著我們的存在。”——海德格爾這句名言,照亮了“存在”,也照亮了本書的寫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作為生命關懷的對話
一逃離孤獨的對話之途
二 呼喊與回應:他人不是地獄
三牆和橋:囚閉與抵達的喻象符號
第二章“存在”,永恆展開的對話
一鏡像之“我”:自我探詢和主體建構
二對話思維和對話策略
三 人際空間和對話空間
四 對話角色和角色對話
第三章穿行在多重話語之間
一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二本土與異域的對話
三 集體話語和個人話語
四 終極關懷和初級關懷
五對話的和聲
第四章對話:感覺的多向度敞開
一 夢的絮語:幻與真的對話
二 喪悼:打通生死之界的對話
三超越言說的對話
四感覺交換的對話
第五章作為對話的文學話語讀解
一 經驗方式和視界定格
二對話和語碼
三對話和自我表述系統的重建
四 走出文化宿命的文學話語讀解
第六章對話:平衡與張力
一 激活與抵制
二吸納與改造
三 和諧與分離
四 阻斷與期待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