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果思考、認知與情緒是大腦的作用,那么刻骨銘心的愛情與永恆不變的友情,也只是大腦神經系統的一連串反映?如果情感只是腦神經的反應,當我們創造出會思考、有情慾的機器人時,要如何區分彼此呢?人類的思維和情感表現真的只能用大腦神經系統來解釋嗎?還有什麼關鍵被忽略了嗎?
若思考、認知與情緒是大腦的作用,那么刻骨銘心的愛情與永恆不變的友情,難道只不過是大腦神經系統反應下的產物嗎?這種說法好似貶低了人的價值,卻仿佛同時提供我們關於“人”的另一種想像。身處科技與幻想發達的時代,我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創造出會思考的機器人,例如擊敗過世界棋王的電腦“深藍”。我們更夢想著有一天機器人能夠更像人:除了思考,還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人類真能辦到嗎?是我們的想像力太過豐富了,還是目前的科技仍不夠發達?本書將最近三十年來哲學家對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做了一些整理,以淺顯的方式來說明這個發展迅速的研究領域裡,重要的哲學問題、哲學學說及其遭遇的困難。不僅讓讀者對人類價值作深切反思,亦是開拓視野的閱讀經驗。
作者簡介
彭孟堯,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現職台灣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專長:心與認知哲學、知識論、邏輯學。
目錄
哲學人的哲學事——序言
1 心與認知的哲學困惑
人是萬物之靈?
心理世界與物理世界
心存在嗎?
心與認知的哲學困惑
2 心物難題
心與物的三個原則
科學與因果概念
我的心是私密但透明的
心的意向性與主體性
3 其實我不懂你的心
別人也有心智嗎?
心理因果原則
自我類比推論
從行為到大腦
4 行為、人腦、人心
科學與物理論
行為主義怎么說?
行為主義的錯誤
心與腦
大家都錯了!
5 會思考的機器人
瘋子的痛與外星人的痛
圖靈算機
人與機器
不懂中文的洋人
6 人的思維
表征、內容與意向性
思維語言假設
孔明與諸葛亮
雙生地球
7 感質
我看到的是綠色的玫瑰
中國頭
沼澤人
黑白瑪麗
身為蝙蝠的樣子
8 動物的心
會算術的馬
如何問“動物有沒有心智”的問題?
擬人化的思維
動物的語言與概念
欺騙
結論人心難測?
——心與認知研究的未來
中英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