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針法

針刺方法。針刺人中溝的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

概念

針刺人中溝的穴位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

解讀

人中溝,為鼻柱下方與上唇之間的一淺溝,因其在口鼻之間,鼻為肺竅通於天,口為脾竅通於地,天氣在上,地氣在下,人處於中而名“人中”,為督脈循行所過之處,督脈上通於腦,督脈上通於腦,貫心絡腎,交會聯絡諸陽經,並與任脈交於牙齦交,使陰陽二脈相聯繫。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足陽明胃經“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口”,奇經八脈中的沖脈上達咽喉,環繞口唇,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十二經脈均內屬臟腑,聯絡各部組織器官,通於四肢百骸。人中溝則通過上述經脈與全身經絡臟腑相聯繫,為經絡氣血運行的通路,針刺其穴可調和陰陽氣血,通達臟腑,治療全身多種病證。

中醫套用

一、定位與主治

將人中溝分為上、中、下三段,每段內有三個穴,其穴均在人中溝內,從唇向上順序命名為溝1~溝9,各穴主治病證如下:

溝1:主治頭面、腦顱病急性期、唇麻痛、唇癰、牙痛、舌癰,多用三棱針放血。

溝2:主治頭面項背疼痛、面癱、中風、類中風等。

溝3:主治心肺及胸、臂、肘、腕部病變和頭部震顫。

溝4:主治胸部、上腹部病變,如胃脘脹痛、胸脅不適、乳癰等。

溝5:主治中焦脾胃病變及腰脊疼痛等證,如急性腰扭傷、胰腺炎、膽道蛔蟲症等。

溝6:主治肝腎及腰脊疼痛諸病。

溝7:主治尿瀦留、腹股溝至膝等處病變。

溝8:主治雙下肢及膝部疼痛、熱脹。

溝9:主治雙下肢及膝部疼痛、熱脹,鼻痛、鼻乾。

上述9個腧穴,按上、中、下三部分別主治下、中、上三焦的疾病。套用時,病位偏於左側者針刺偏左,病位偏於右側者針刺偏右,偏於下焦上部的取上段偏下之穴,上、中焦以此類推。人中溝三部九穴在其主治範圍之外均可治療頭面疾患,尤以下部三穴特效。據資料介紹,向上斜刺主治督脈所主之頭面、脊背、腰骶部及雙下肢病變,向下斜刺主通任脈,治胸腹諸症。

二、操作方法

1、針具

運用0.5~1寸的26號毫針,快速進針,先直刺而後依症斜向左右或上下。

2、操作

如治左側上部病變,針刺宜斜向左下;久病邪深,留針時間宜長,反之宜短,或不留針;除中風用穴較多外,一般病症只取一穴,必要時可配合體針。

3、注意事項

人中溝位於危險三角附近,針前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由於此處神經豐富,針刺較痛,針刺前需向患者說明,且手法宜輕、快,防止過強刺激。

4、適應症

對於各類腦病、暈厥、急慢驚風、高熱驚厥、癲、狂、癇、髒躁、中風、面癱、面肌痙攣及各部位疼痛疾患如頭、項、牙痛等,尤以急性風濕痛及急性腰扭傷療效最佳。此外,四肢麻木、月經不調、產後血暈、面部腫脹、疼痛、麻木等均有較好療效。

5、取穴原則

(1)對應取穴法:組織器官的疾患、治療時可按其所對應的穴位取穴,如膝痛取溝8,尿瀦留取溝7,腰脊痛取溝6.

(2)按髒象學說取穴:如噁心、嘔吐取溝4配溝5等。

三、臨床套用

徐相富認為人中溝位於督脈循行所過之處,督脈上通於腦,貫心絡腎,交會聯繫諸陽經,並與任脈交於齦交,使陰陽二脈相聯繫。故人中溝為經絡氣血運行的通路,針刺人中溝中各穴可調和陰陽氣血,通達五臟六腑,治療全身多種病症,套用廣泛,是臨床一個極為常用的急救穴位,並對多種疑難雜症有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