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鼓班

是福州地區民間傳統鼓樂的俗稱,在閩西稱鼓手班或五音班。其特點是以吹打樂為主,主奏樂器為嗩吶,打擊樂器有鼓板、大鑼、大鈸、大鼓、小鼓、銅鐘、小鈸、碗鑼、雲鑼等等;管弦樂器有管、笛子、二胡、椰胡、中胡、三弦等。福州的“京鼓”清新熱烈,有剛有柔。閩西的鼓手班音響宏大,氣勢雄渾。過去,這些地區有喜喪事人家,往往要請京鼓班和鼓手班演奏。久而久之,京鼓班、鼓手班成了民間喜喪俗樂。喜與喪場合不同,鼓樂也有嚴格區別,各有特定的曲目,絕不允許喜喪樂顛倒用,否則被認為是作弄、侮辱東家,惹出麻煩。

按舊俗,京鼓班、鼓手班與喜喪事配合,吹奏時間很長,至少在一天以上。同時,還得按俗事的儀禮,吹奏不同的曲牌。如結婚鼓樂,從梳妝、出門、起轎、途中、入門、拜堂、入洞房及喜宴等等,都有專門曲牌。喪事儀式繁文縟節,曲牌也更為複雜。因此,京鼓班或鼓手班的成員都要經過長期訓練,達到一定吹奏技藝,並牢記各種曲牌,方能應付。現在,福州及閩西一帶,喜事一般不請京鼓班、鼓手班,只有喪事才請。近幾年,福州民間業餘西洋管樂隊紛紛建立,逐漸取代了京鼓班在喪事中的地位。不過,中西並用的也不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