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紅陽至汪江油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交宮村寨門、新老寨環境整治步道硬化(3000米為鵝卵石鋪面)、783人889頭(只)畜安全飲水、消防池、防洪堤、進寨油路等建設完畢;兩座舊風雨橋已維護好;完成了兩個碾房的翻修;建好了公路-踩鼓場富民風雨橋一座;村中六角涼亭已立起;養魚塘堤壩、風雨長廊及踩鼓場已建成;全村安全用電線路全部改造完畢;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公廁;沿路、沿河房面裝修工程正在實施;山澗瀑布觀光步道已進行了測量設計,項目有待實施;民族工藝品交易辦公房和場所建設即將進行征地實施;旅遊休閒釣魚池在建中。省下撥建設資金10萬元正在辦理撥付手續。建成三層磚木結構有民族特色的綜合性村委活動辦公樓,解決黨員民眾無活動場所學習問題;建成了村衛生室,並籌集資金翻修學校,修建籃球場。通過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發揮,改善村活動場所和民眾就醫難上學難問題。解決木皮房改造24戶,危房5戶。狠抓合作醫療工作,全村參合率98%。改善村衛生、治安、消防狀況。積極抓好“整髒治亂”工作,清理河道垃圾5處,建成24口沼氣。 落實3名老黨員無償輪班鳴鑼喊寨,加強消防及治安宣傳。建起了“農家書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電教室,免費向村民開放。
村情
交宮村全村179戶786人,其中黨員30名。有計生協會1個。四十年前,這裡是由18戶施洞苗族(水苗)遷徙而來,與交宮苗族(深山苗)共同繁衍生息,是我省少數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村委活動室、村衛生室完備,有村級國小1所,有藏書近5000冊“農家書屋”。 有耕地519畝,土質肥沃豐厚,生態繁茂,村中有年代久遠具有觀賞價值的古銀杏、紅豆杉等國家珍稀植物,還有可開發的山澗瀑布,種養殖業方興未艾,民族風情濃郁。前些年,村級組織戰鬥力薄弱,經濟發展滯後,人心渙散。近五年來州委書記廖少華兩度到交宮村調研,交宮村民倍受鼓舞,幾年來,村黨支部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以“支部帶村、產業富村、旅遊活村”的思路,立足地理區位優勢、旅遊資源開發優勢,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種養殖和鄉村旅遊開發力度,如今家家用上自來水,戶戶通了水泥路,村民人人享受醫療保險,電視覆蓋率達99%,電話入戶率達到80%,今年被台江縣委、縣政府列為“整村推進”和新農村試點村進行開發,成為遠近聞名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蓄勢待發的鄉村旅遊示範點。
文化藝術
兩種苗族人,一種是雷山型服飾,一種施洞型服飾,民間主要娛樂古器有蘆笙、銅鼓、木鼓,牯藏節。交宮如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之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村中<塘碧波蕩漾>(小溪孱孱),花香四溢;庭院裡花草果樹婆娑起舞,搖曳生姿;村活動室古樸典雅,氣勢恢宏。村中民族風情濃郁,環境清潔舒適,有極具觀賞價值的古銀杏、紅豆杉等珍稀植物,還有可開發的山澗瀑布。話說牯藏節,這裡與方召鄉一帶不同,號稱:牯藏節具有特設,別有講究,作為牯藏牛頭寨老,生活起居說話都不能直白,過節時踩鼓,跳蘆笙都得先牛頭寨老起頭,並有人扶持左右,農忙季節上山砍柴,耕著帶食物,沒有人侍後打開飯囊,牛頭寨老不能擅自打開等等,因沒有文字依據,導致失傳很多典故,經採集,但體現不多,據說本村有一女長得極為標誌,山歌了得,只要誰能在對歌中藏了她,她就嫁給誰,當時有本寨、紅陽、巫校、擁黨等九寨,極為聰明能說會道,相約在本村與姑娘對歌,本寨才子家中稍微寬裕點就對上一首:“姑娘喲,家中萬畝良田,山中萬棵大樹,只要嫁給我,保你一身吃穿無愁。”
經濟
舉辦了農家樂接待和苗族刺繡工藝培訓3期共223人次,成功培育了農家樂接待3戶,能正常接待遊客達210人。刺繡藝人28人,規劃發展農家樂20餘戶,發展稻田養魚100畝,養兔1200隻,養雞1500隻,養豬300頭,金銀花種植600畝(已落實地塊,並已簽訂契約準備實施),楊梅種植100畝。該村四組組長、黨支部副書記龍光勝,發展苦丁茶種植達50餘畝,養雞規模達300餘只、養牛存欄4頭;村民歐先富發展林下養雞300多隻,養牛存欄15頭;目前村里發展種養殖有一定規模的達到了20多戶。又如:在民族旅遊村的影響下,村民穿著自家的民族銀飾、苗族刺繡工藝品服飾,深受外來遊客的青睞;村支書歐德成發展的旅遊接待戶接待規模達到40多人,在他的帶動下,黨員歐明美、村民潘勝昔、歐明芬等10戶也發展起旅遊接待戶。在開展“四幫四促”活動中,通過村黨支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單位的支持,縣有關擬定在交宮村發展金銀花種植項目1000畝(該項目已簽定契約),發展藍莓種植基地30畝,發展種植楊梅基地16畝以及稻田生態養魚等項目。目前,省林業廳擬結對幫扶龍光勝、歐光忠、歐陽勇、潘清等13戶發展林下養雞、稻田養魚、養鴨等技術指導及資金扶持。修建別具一格的苗家建築風格,努力將交宮打造成原生態文化休閒度假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