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區域
亞高山草原土,在青藏高原,僅形成和分布在藏南喜馬拉雅山北側,具有涼溫半乾旱氣候的所謂“雨影區”中。由於越向東部越趨濕潤,故羊卓雍湖以西的高原寬谷湖盆區,才是亞高山草原土集中分布的地方。此外,在帕米爾高原、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西部等處也有分布。它所處的海拔高度範圍,在青藏高原是4200~4700米,其它地區則要低得多,為3300~4200或3500~4500米。
地區氣候
亞高山草原土分布區的氣候特點是較冷也較乾旱,年平均氣溫約1.2℃,年降水量約250毫米,多集中在6~8月,常帶有冰雹,加之無霜期不穩定,又多大風,故農業生產常有嚴重災害。植被組成以狐茅、針茅為主,伴生灌木錦雞兒、金臘梅等。在亞高山草原土帶,棲居有大量嚙齒類動物,土壤中洞穴相當多,對草原有破壞作用。
質地特徵
亞高山草原土的特徵表現為:在土壤剖面上部有腐殖質積累,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多為5%左右,表層可見簇狀草根層。腐殖質層厚10~20厘米,粒狀結構,顏色為灰棕色或棕色,土壤常有受土壤動物擾動的痕跡。在剖面的中下部,即30或50厘米的深度上,可見比較明顯的鈣積層。碳酸鈣的澱積形態主要是斑點狀或脈紋狀,含量可達10~35%。土壤呈微鹼性至鹼性反應,pH值7.5~8.5。土壤質地較輕,大部分含有石礫。
成土條件
它的成土條件與過程和高山草原土近似,惟因海拔較低,氣候溫旱,腐殖質累積過程和鈣化過程相對增強。其剖面構型為:Ah-ABk-BCk-C-R型。與高山草原土比較:腐殖民梢厚,約15~25cm。 因氣候溫早,土壤凍融過程較弱,淋溶作用較差,通體有石灰反應,A層下有明顯鈣積,碳酸鈣多以斑點或弧狀存在。底土未見石膏聚積。亞高山草原土表層有機質含量可達20g/kg,C/N 8~10;pH7.5~8.5,土壤呈做鹼性反應;陽離子交換星每百克主6~10cmol(+)/kg,CaCO3在下層澱積,含量150~350g/kg;多沙質壤土質地;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伴有高嶺石、蛭石和綠泥石等。
農業利用
亞高山草原土多數用於放牧,但草質、草量均較差。在背風向陽的山麓洪積扇和濱湖平原,氣溫較高,如引水方便可發展高寒種植業。山地草原性土壤主要用於放牧。它可以作定收的牧場,關鍵在開發水源,改良草地,實行輪收,並適當進行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