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亞洲冠軍聯賽(英文名:AFC Champions League)簡稱亞冠,或亞冠聯賽。是由亞足聯承辦的代表亞洲足球俱樂部最高競技水平的洲際賽事。賽事前身為亞洲冠軍球會杯(Asian Club Championship),首屆賽事於1967年舉行,共有8隊球隊參加。但由1971年開始賽事遭到停辦直到1986年復辦賽事並改名亞洲冠軍杯(Asian Champions Cup),只限制本土聯賽冠軍參加,杯賽冠軍則參加亞洲杯賽冠軍杯(Asian Cup Winners Cup),兩項賽事的冠軍則會爭奪亞洲超級盃。由2002/03賽季開始將亞洲冠軍杯及亞洲杯賽冠軍杯合併為一項賽事並命名為亞洲冠軍聯賽。
2005—2008年亞冠的參賽隊來自於亞洲14個國家,28支獲得上一年度的本國聯賽冠軍,足協杯賽冠軍。獲得亞冠冠軍的球隊,將代表亞洲參加2005年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錦標賽。參加小組賽的28支球隊,以地理劃分的原則,分成七個小組,每小組四支球隊每個小組的第一名獲得出線資格,與上屆亞冠聯賽冠軍一同進入四分之一決賽,小組賽採用主客場循環制,四分之一決賽以後,為主客場淘汰制。
2008年5月,亞足聯亞冠特別委員會就確定了2009新亞冠的比賽模式,2009年亞冠小組賽分為東西亞兩個大區進行,每區4組共32支隊伍,小組賽採用主客場循環制,小組賽前兩名進入1/8決賽,值得注意的是:1/8決賽為小組第一的球隊在主場迎戰其他小組第二,採取一場定勝負制。然後兩個大區再各決出四支球隊,組成八強後兩大區混抽進行1/4決賽,1/4決賽以及半決賽實行主客場淘汰制,而決賽實行單場淘汰制,並將定為在中立地舉行,衛冕冠軍將不能直接參加下一賽季亞冠聯賽。
2009賽季亞冠聯賽進行改革,參賽隊數會增加到32隊,並且收窄參賽國家數目,只有亞洲聯賽排名最高的11位才有資格參賽。另外,亞足聯杯的冠軍及亞軍也可參賽新增的預選賽階段。小組賽階段形式會和以往一樣,不同的是8組的首名及次名均可獲得出線權八分之一決賽階段。由本屆賽事起,亞洲冠軍聯賽標誌也會改用新款標誌。
2013年11月25日,亞足聯競賽委員會會議在吉隆坡結束,會議最終形成了有關未來幾年亞冠聯賽的初步決議。首先是2014-2016賽季亞冠東西亞嚴格分區,東西亞球隊只能在決賽中遭遇。另外2014年中超獲3+1亞冠席位,同時鑒於2013年亞冠決賽第二回合在廣州的成功舉辦,亞冠將繼續維持決賽主客場制。
參賽規則
小組賽晉級規則:(一)每隊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
(二)積分多的球隊名次列前;
(三)如果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等,依下列順序排列名次:
1、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積分多者,名次列前;
2、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淨勝球多者,名次列前;
3、積分相等隊之間相互比賽進球數多者,名次列前;
4、積分相等隊在該組全部比賽中淨勝球多者,名次列前;
5、積分相等隊在該組全部比賽中進球數多者,名次列前;
6、如果兩隊最後一場相遇,將以踢點球的方式決勝;
7、紅黃牌統計少者,名次列前;
8、雙方加賽一場。
(四)每個小組第一名和第二名自動晉級16強
註:第(三)中第2條和第3條的規則在只有兩隊同分的情況下是同等意思,只有3隊或者3隊以上同分情況下才適用。
淘汰賽晉級規則:
(一)每隊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
(二)積分多的球隊晉級;
(三)積分相同則淨勝球多的球隊晉級;
(四)積分相同淨勝球相同,則客場進球多的晉級;
(五)以上全部相同則打加時賽;
(六)點球決勝。
歷屆決賽及冠軍
2003年 阿爾艾因(阿聯)2:0 0:1BEC薩桑納(泰國)阿爾艾因奪冠2004年 伊蒂哈德(沙特) 1:3 5:0城南一和(韓國)伊蒂哈德奪冠
2005年 伊蒂哈德(沙特) 1:1 4:2阿爾艾因(阿聯)伊蒂哈德奪冠
2006年 全北現代(韓國) 2:0 1:2卡拉馬(敘利亞)全北現代奪冠
2007年 浦和紅寶石(日本)1:1 2:0塞帕漢(伊朗)浦和紅寶石奪冠
2008年 大阪鋼巴(日本) 3:0 阿德萊德聯(澳大利亞)大阪鋼巴奪冠
2009年 浦項制鐵(韓國) 2:1 伊蒂哈德(沙特)浦項制鐵奪冠
2010年 城南一和(韓國)3:1 贊伯汗(伊朗) 城南一和奪冠
2011年阿爾薩德(卡達)2:2 全北現代(韓國)阿爾薩德奪冠
2012蔚山現代老虎(韓國)3:0吉達阿赫利(沙特)蔚山現代老虎奪冠
2013廣州恆大(中國)3-3 首爾FC(韓國)廣州恆大奪冠
2014 西悉尼流浪者(澳大利亞)1:0阿爾希拉爾(沙特)西悉尼流浪者奪冠
另外:亞冠聯賽冠軍可以參加來年的世俱杯比賽
奪冠國家排行
韓國4次:全北現代、浦項制鐵、城南FC、蔚山現代老虎
沙特2次:伊蒂哈德(2次)
日本2次:浦和紅鑽、大阪鋼巴
澳大利亞1次: 西悉尼流浪者
阿聯1次:阿爾艾因
卡達1次: 阿爾薩德
中國1次:廣州恆大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