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乾燥全株。
性味
味甘、苦,性溫。
功效
消腫止痛,止血,生肌。
主治
用於外傷腫痛,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傷腫痛,乾粉適量加酒或蛋清調敷患處。創傷出血,乾粉適量外敷,一日1次。
禁忌
重症肌無力患者禁服。
採集加工
春、夏二季採挖,除去泥沙,硒乾。
生理特性
木質藤本;枝細瘦,有條紋,通常密被柔毛,很少近無毛。葉紙質,心狀近圓形或近圓形,長寬均約2-5(-12)厘米,頂端常微缺,具凸尖,基部常心形,有時近截平,很少微圓,兩面被毛,上面常稀疏,下面很密;掌狀脈5-7條,在下面稍凸;葉柄常密被柔毛,比葉片短。雄花序為腋生、傘房狀聚傘花序,單生或幾個簇生,花序軸和分枝均細瘦,密被柔毛;雄花:萼片長1.2-1.5毫米,背面被疏而長的毛;花冠碟狀;聚葯雄蕊長約0.7毫米;雌花序為狹長的聚傘圓錐花序,長達18厘米,通常不超過10厘米,葉狀苞片近圓形,在花序軸上彼此重疊,密被毛;雌花:萼片闊倒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很小,長約0.7毫米。核果被柔毛,果核闊倒卵圓形,長3-5毫米,背肋兩側各有2行皮刺狀小凸起,胎座跡為馬蹄形邊緣所環繞。
生長環境
產於廣西西北部、貴州西南部和雲南南部。常生於林中。廣布亞洲各熱帶地區和澳大利亞。
藥材性狀
根呈扁圓柱形,多彎曲,長短不一,直徑約1cm。表面棕褐色或暗褐色,有皺紋及支根痕;斷面枯木狀。匍匐莖圓柱形,節略膨大,常有根痕或細根;表面棕褐色,節間有扭鏇的縱溝紋;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具放射狀紋理。纏繞莖纖細,有分枝,表面被黃棕色絨毛。葉互生,有柄,微盾狀著生;葉片鄉皺縮,展平後呈心狀扁圓形,先端微凹,具小突尖,上表面疏被白色柔毛,下表面密被褐黃色絨毛。氣微,味苦、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