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屍

《井屍》出自沈括《夢溪筆談》的一個張杲卿斷案的故事。

文章原文

張杲卿①知潤州②,有婦人夫出外數日不歸,忽有人報菜園井中有死人,婦人驚往視之,號哭③曰:“吾夫也!"遂以聞官④。公使屬官集鄰里就井驗是其夫與非,眾皆以井深不可辨,請出屍驗之。公曰:“眾皆不能辨,婦人獨何以知其為夫?”收付所司鞫之,果奸人殺其夫,婦人與聞⑧其謀。

文章譯文

張杲卿在潤州擔任知州時,有個婦女的丈夫外出多日沒有回家。突然有人告知一處菜園的井裡有死人,這個婦女很吃驚地過去一看,放聲大哭道:“這是我的丈夫啊!”於是報告了官府。張杲卿就讓他的下屬官員把這個婦女的鄰居們召集到井邊,辨認井裡的死人是不是這個婦女的丈夫,大家都認為井深看不清而無法辨認,請求打撈出屍體再查驗。張杲卿說:“這么多人都分辨不清,為什麼這個婦女偏偏就能知道井裡的死人是她丈夫呢?”於是就將這個婦女抓起來交給有關官員進行審訊,發現果然是這個婦女的姦夫殺了她的丈夫,她也參與了這樁謀殺案。

其他譯文

張杲卿丞相在當潤州知府的時候,當地有個婦人的丈夫外出多日沒有回家,忽然有人報信說在菜園的井裡面有死人,婦人大驚,前往觀看,嚎啕而哭道:“這是我丈夫啊。”,於是就上報到州府來。張杲卿讓下屬召集鄰里百姓到井邊辨認屍體是否是婦人的丈夫,大家都說井深看不清楚,請求把屍體弄出來辯認。張杲卿說:“大家都不能辨認,這婦人為什麼惟獨能知道屍體是他的丈夫呢?”把婦人抓起來送有關部門審問,果然是與婦人通姦的人殺了她的丈夫,婦人是殺人者的同謀。

文章注釋

①張杲(ɡǎo)卿:即張升,字杲卿,宋韓城人。

②潤州:古州名,即今江蘇鎮江。

③號哭:連喊帶叫地大聲哭。號:哭而有聲,大聲哭。

④聞官:即“使官府聞”,讓官府得知,也就是“向官府報案”的意思。

⑤公:文中指張杲卿。

⑥所司:所掌管的官署。

⑦鞠(jū)問:審問。鞠:通“鞫”,審訊犯人。

⑧與聞:參與謀劃,知道情況。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角色介紹

張杲卿:善於對現象進行分析推理,明察秋毫,觀察細膩,聰明智慧

創作過程

《夢溪筆談》成書於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1086年至1093年間。作者自言其創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書名《夢溪筆談》,則是沈括晚年歸退後,在潤州(今鎮江)卜居處“夢溪園”的園名。該書包括祖本在內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現所能見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東山書院刻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元大德刻本是為善本,其流傳清晰,版本有序,歷經各朝代,數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來主持下,於香港購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