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月

《五更月》,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詩歌。清代伊斯蘭學者劉智著。其基本內容為作者名著《天方典禮》、《天方性理》中“天道”及“性理”部分的高度概括和藉助形象思維的再現。

特點

《五更月》運用中國詞賦比興的傳統手法,通過月亮在“五更”過程中的生、新、高、嬌、圓、輝、清、朗、端、偏、西、盈、缺、淹、落等各種動態,探索和謳歌真宰、造化、人生、苦行、求真、參悟、訪道、養性、遊學、末日、歸真、復命等一系列宗教哲理。表達了伊斯蘭教通過實踐“三乘”,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整個過程。

全文介紹

全文共5部分,每一部分包括3段,分別闡述5個更次的月亮初、中、末3個階段。共636個字。第l部分“一更”,中心是“參悟真宰”、定信 伊斯蘭教、“遵行天命與聖條”。作者從銀漢無聲、玉盤周轉中得到啟示,參悟出主宰宇宙沉浮的真主“無影形,妙難喻,無所稱,不落方所乃實真。永活亘古無終始,獨一無偶唯至尊”。第2部分“二更”,中心為點破生命短暫,世人日夜追逐榮華富貴,最終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只有“訪名師,求護衛”,透過玄關真機,才能“斬斷恩愛除妄緣”,摒除一切貪戀塵世的私心雜念,“從此間,步步前,得登道岸見真元”。第3部分“三更”,中心是論“道”,首先強調“大道不離本身尋”,雖說“乾坤大,物難名”,然而“道”無所不在,“儘自微軀方寸臨”o所謂“道”,就是充塞一切,對宇宙間的事物起支配作用的“真主妙用”。作者激勵求道者“忙登程,駕輕航”。在其意念中,“禮乘”如舟船,道乘如大海,“真乘”如明珠,造舟為下海,下海為尋珠。第4部分“四更”,主要圍繞“三乘”(禮乘、道乘、真乘),論述達到“天人合一”境界,成為“真人”的核心思想。第5部分在於闡明“末日”、“歸真”、“復命”的基本內容,“五更末,月正落,復命歸真上大羅”。即當初真主化育萬物,化生萬物,稱之曰“大化”,萬世萬物必然“返本還原”,“復命歸真”,稱之曰“總歸”,即歸回到.“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之境。

意義

《五更月》採取詩歌形式,寓意深刻,文字洗鍊,朗誦時音調和諧,因而被某些教派當作“經典”念誦。《五更月》闡發了蘇菲神秘主義觀點,教誨穆斯林“固有”的“本心”出發,自我完成道德修養,自我發現“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