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樓村

二起樓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泰西人文古村落。 相傳古時有二名仙人,一名阮照,一名劉辰,相約在石屋洞下棋。 神仙九龍谷位於八卦兵營西北部。

起樓村是由二起樓、劉家莊、肖家嶺3個自然村組成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境內,總面積8000畝,共有104戶人口392人。關於二起樓村名的來歷,一說村內有一古石樓,為二層(起),故村名二起樓。
古石樓是二起樓村的村標。石樓為二層,全部採用石頭乾插壘成。沒用一絲木料,也不用其他粘合劑,防雨採用石板遞進出拱式,雖有透天縫隙,但能防雨不漏。頂部有八座突出的石垛,石垛中有瞭望孔,頂部中央有一石質男性陽具,底圍長90厘米,中圍長75厘米,高80厘米。在離村標不遠的《肖氏族譜碑》中記載:“蓋為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始祖彥自洪武遷居泰邑……二奇樓莊。”
二起樓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泰西人文古村落。今村內有石頭路、石頭牆和石頭壘成的石頭房子。有石磨、石碾、石頭水窖。籬笆門、黑狗汪、樹上掛著玉米棒;紅瓤地瓜、小米黃,核桃、板栗、花椒香。充分保留了泰山西部原始民俗生態。
二起樓村周圍有古景點有石塢洞山寨、朝陽溝、牛仙洞、狐仙山貞女石、送子石、鳳凰山、八卦兵營、神仙九龍谷,成仙處等。現代景點有謝覺哉植樹處,四清池等。
石屋洞成仙處傳說。相傳古時有二名仙人,一名阮照,一名劉辰,相約在石屋洞下棋。時二起樓有一老者去山上檢柴,在旁觀棋。見二位仙人在棋盤上廝殺,餓了就伸手擼把身邊樹葉充飢,老者也照此充飢,不覺一天過去,才想起回家,見柴禾已成粉末。回村找到自己房子時,知道主人已換了幾代。村民們端詳老者和現房主長相相似,這才想起傳說中走失的老人。交談才知現房主已是老者的五代孫。老者回家後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幾年後,在九龍谷石屋羽化成仙。今成仙屋還屹立在神仙九龍谷。
八卦兵營位於二起樓村東南方2公里處,坐北朝南,約有150餘間房屋,每間可住3-5人,共可住宿800餘人。東側南北長52米,南邊東西長56米。南端至31米處是古石建築群,中間路寬3.5米,東側拐角處南北長14米,東西長18米。北端有一房屋,東西長18米,南北寬5米,房屋頂部已被扒掉、大部分已坍塌。東山下150米處有古井3眼,呈品字狀分布,東側一眼,兩側兩眼,中等距離栽有3棵唐槐,樹齡約有1000年左右,井口呈正方形,井筒呈圓形。
據考證,八卦兵營是明末官僚和知識分子率領百姓抗擊清軍入侵時所建,同治年間為阻止太平天國義軍北上,又進行了加固。今八卦兵營內有石頭路面、石頭牆,石頭瓦蓋石頭房,石頭碾子、石磨,石頭板凳、石頭缸。先民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堅固耐用,防雨防火。能夠有效地抵禦侵擾。八卦兵營北高南低,數十座房屋構建了幾條小巷,有利排水。房屋頂部為“人”字行,既防存水,又防不速之客在房頂行走。
八卦兵營含“內八陣圖”和“外八陣圖”。進能攻,退能守,是堅不可摧的防禦體系。“內八陣圖”以三大屋為中心,百多間石頭房在街道兩旁組成了八道防禦陣地,“外八陣圖”則利用寨子周圍山崖口、山頭構成八個外圍防禦陣地。在八卦兵營的街道上,兩頭都有封堵起來的大門,可關門打狗,每座院落都分別有“生門”和“死門”。熟悉地形的寨民可在需要從生門撤退。不了解地形的敵人,絕大多數都會誤闖死門,回到原地被殲滅。
神仙九龍谷位於八卦兵營西北部。傳說谷中有鐵拐李九龍治水的九口水井。相傳鐵拐李週遊各地到了神仙九龍谷,發現這裡乾旱無雨,百姓面臨災難,鐵拐李騰雲去了東海請龍王幫忙,東海龍王看在結拜兄弟面子上,派九個龍子去谷中,每人打一口井,九口井呈北斗勺星排列。從此,此谷就叫神仙九龍谷。神仙九龍谷北端有鵓鴿崖,這是泰山西區抗日民族自衛團的誕生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