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

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

《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是2015年2月4日中國郵政發行的一套紀念品,篆刻者為殷延國,由北京郵票廠印製。

發行公告

中國郵政定於2015年2月4日發行《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1套6枚。

基本數據

名稱:《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

志號:2015-4

圖序圖名面值

(6-1)T 立春1.20元

(6-2)T雨水1.20元

(6-3)T 驚蟄1.20元

(6-4)T春分1.20元

(6-5)T 清明 1.20元

(6-6)T穀雨1.20元

郵票規格:上圓弧長30.76毫米,直邊長48毫米(扇形)

齒孔度數:13度

整張枚數:12枚(2套,6枚連印)

整張規格:196×185毫米

版 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異形齒孔

螢光噴碼

設計者:劉金貴、王虎鳴

責任編輯:董研

樣票鑑賞



《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大版

郵票賞析

中國郵政定於2015年2月4日發行《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一套6枚,內容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全套郵票面值為7.20元。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

2015年2月4日(立春),中國郵政擬發行《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一套6枚。這是《二十四節氣》系列郵票的第一套。郵票接地氣,反映民俗文化,同時可以結合現代人的生活,兼顧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該套郵票採用國畫小品的形式,表現了春季的六個節氣,約請了當今畫壇中的實力派畫家劉金貴進行創作,畫作構圖巧妙嚴謹,筆墨酣暢利落,人物造型憨態可掬,畫面典雅中不失靈動,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將藝術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每枚郵票的下方特別增加印製了黃經刻度,以物候、民俗、農事等為對象,表現出季節輪轉中各個節氣的變化,反映了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傳承下來的智慧、文化與思想,兼具了科學性和趣味性。

該系列郵票依照一年四季的概念,分四組發行,每組6枚。發行時間分別是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最後,在2019年完成整套郵票發行的同時,安排發行小全張1枚,將組成一個圓形,寓意“地球公轉、自轉”產生節氣,並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品種。

該套郵票由劉金貴和王虎鳴設計,北京郵票廠印製。

郵戳賞析

摺疊天津

























摺疊蘇州

























摺疊安徽淮南

























摺疊南京

























摺疊山東青島

























摺疊上海

























摺疊石家莊

























相關資訊

摺疊《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背景資料

發布時間:2015-02-05 14:46:56

發行系列郵票《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對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這個系列選題接地氣,反映出豐富多彩的農業民俗文化,同時可以結合現代人的生活,融入養生保健、飲食、詩詞歌賦等內容,兼顧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的造型設計進行了創新,全套24枚郵票組成一個圓形,寓意“地球公轉、自轉”產生節氣。

24枚郵票將依照四季的概念,分四組發行,發行時間是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

在2019年完成整套郵票發行的同時,將發行小全張1枚,並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品種。

《二十四節氣》系列郵票有空間成為有一個市場熱衷、愛好者追捧的經典系列郵票。而且可以開發出多樣的郵品、周邊產品,有利於市場經營。

摺疊一套郵票六個首發日

發布時間:2015-02-05 14:35:59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大自然的氣候和節律,以及農耕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也是我國獨創的傳統曆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炎黃子孫通過對太陽、天象的不斷觀察,創造“節氣”這種獨特的曆法。迄今2100年前的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套用體系”,並一直沿襲至今。200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十四節氣在講述氣象變化的同時,也講述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並形成了炎黃子孫自己擁有的、獨特的生態智慧,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其最顯著特徵表現為: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處,即天是人類生命的根源和歸宿,人要順天、應天、法天、效天。我們今天建設生態文明,科學地借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015年2月4日,《二十四節氣(一)》系列郵票的第一組---“春”發行六枚,以後三年分別發行“夏”、“秋”、“冬”各六枚,據有關方面資訊顯示,要到2009年二十四枚郵票“大團圓”,時間跨度五年。

這四組郵票的首發日期預計都是選擇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這四個日期是我國郵政主管部門規定該組郵票發行的日期。那么,《二十四節氣(一)》是2015年2月4日發行這一天,我們暫稱之為“法定”首日。

這組郵票六枚,是展示春季的6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每個“節氣”的到來,在現行的公曆中,其日期基本是固定的,上半年在每個月的6日或21日,下半年在每個月的8日或23日,前後相差1~2天;但在農曆月份中的日期變動較大,不易記憶,實際套用也不很方便。例如,2015年“立春”節氣是2月4日,按農曆計算還屬“甲午(馬)年”十二月十六日,還沒有真正進入“乙未(羊)年”。

為便於表述和進行對比,現將2015年2月4日發行的六枚郵票主圖展示事物的“生態”日期和時間列表如下:

節氣公曆農曆時間時辰
立春2015年2月4日(甲午年)十二月十六日11時58分午時
雨水2015年2月19日乙未年正月初一7時50分辰時
驚蟄2015年3月6日正月十六5時56分卯時
春分2015年3月21日二月初二6時45分卯時
清明2015年4月5日二月十七10時39分已時
穀雨2015年4月20日三月初二17時42分酉時

綜上所述,形成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是“法定首日”的2015年2月4日,可以寄出一組六枚郵票的首日封;二是“生態首日”的2015年2月4日“立春”、2月19日“雨水”、3月6日“驚蟄”、3月21日“春分”、4月5日“清明”、4月20日“穀雨”,可以各寄出一枚郵票的首日封。

“法定”首日封是有規有矩“依法”行事,“生態”首日封是合情合理科學有序。兩者各具“個性”特色,並行不悖。這套郵票中還有三枚郵票會引起我們的集郵興趣:一是第二枚郵票“雨水”,這一天正好是2月19日,與“春節—正月初一”重合,可製成“雨水/春節”封;二是第四枚郵票“春分”,這一天是3月21日,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這可是難逢難遇的日子,留下一個封是很有紀念意義;三是第五枚郵票“清明”,這一天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貼上這枚郵票蓋上當天戳記,便是一件有收藏價值的郵品。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創新“原地郵品”的收集。這套郵票的原地不是一地兩地,而是百地千地。可以說,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處不是原地。如果我們有精力、有財力能夠收集到上述兩個不同概念的多地的“多元化的”首日郵品,若干年後,編組一部“原地郵品”郵集,既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更是為收集原地首日郵品開創新天新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