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文物全球巡展啟動,109件文物和74件輔助展品(仿製品和複製品)在首站寧波博物館亮相。展覽將持續至11月20日,這是繼上世紀90年代以來,頤和園文物首次走出園牆對外展出,也是1937年文物大搬遷後,頤和園最大的一次文物出園行動。
本次展覽是為紀念乾隆誕辰300周年而設,名為“乾隆誕辰300周年頤和園珍寶展”,展品主要是乾隆時代及其以前的文物,從庫房、殿堂、文昌閣的4萬件文物中精選而出,包括乾隆青玉龍鈕璽、乾隆粉彩百鹿尊、皇帝寶座、御用玉器和皇家收藏的青銅器、瓷器等。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緙絲無量壽尊佛像,長707厘米,寬414厘米,是已知現存最大的緙絲類文物;最小的一件是白玉臥鹿,高5厘米,長和寬分別只有10.5厘米和3厘米。這兩件文物都是無價之寶,是國家一級文物。據估計,展出的物品合起來價值過億元,每一件文物都投有保險。
為保障安全,文物轉移採用陸路運輸方式,選擇國內專業的文物珍品運輸公司,所有文物的裝箱囊匣都是定製的,三輛專業運輸車輛都採用了恆溫、恆濕系統,並由專業的武裝押運人員護送,經過兩天一夜的行程,於11日到達寧波。
在所有文物中,書畫保護最難,它們對溫度、濕度極為敏感,此次赴寧波的書畫極為珍貴,清代著名宮廷畫家錢維城的浙江名勝、乾隆御筆等都是首次展出。為此,除運輸車有恆溫恆濕系統外,寧波博物館特意調整了書畫展廳的環境,溫度為20攝氏度左右,濕度為60%。
頤和園的文物已經有20多年沒有走出大牆了,這次異地展出,也是為未來的全球巡展做準備。1937年抗戰爆發後,頤和園中的2000多件文物參與了當時的文物大搬遷,抗戰勝利後又回到了園內。此後,園內文物一直沒出過園牆,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在日本展出了一小部分慈禧生活用品。
頤和園的文物年底前可能到馬來西亞展出,明年還計畫去往泰國。此外,園內88件文物將於10月下旬同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瀋陽原偽滿皇宮的文物一起赴義大利參展。
頤和園建於清乾隆時期,當時著錄的陳設達4萬多件。
1860年,包括頤和園在內的“三山五園”皆被英法聯軍焚毀,園內文物僅剩530件,以銅器、家具為主,且多殘破不全。1886年,清朝重修頤和園,大量文物匯入園內。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園內文物再次被洗劫或破壞。
1902年,慈禧回京,重修頤和園,通過宮苑調動、內務府專門製造、王公大臣獻禮等方式,再次匯集大量文物。
目前頤和園內文物總量近4萬件,國家級文物達2萬餘件,部分在園內各殿堂長期展出,另有200餘件在文昌閣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