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玉欄石橋,點綴大殿之後。西院槐中抱柏,嘆為勝景。更有金獅子、銀碑子、虎吃羊的照壁子,享譽西北,商旅共慕。星移斗轉,歲月滄桑,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國民政府將其改造為省立乾縣中學,解放後,襲更為乾縣第二中學。廟宇原留存的巨型木牌樓、鐵旗桿、石牌坊、鐵塔等,於“文革”期間惜遭拆毀,現僅存上殿一座。為使古乾州這一重要人文資源得以恢復弘揚,經多方努力,2008年選於現址予以重建。今已落成的城隍廟坐落於乾縣縣城西門外大轉盤南50米,北依巍巍乾陵,南臨肖河故道,東接奉天古城,西傍漠水之谷,實乃一方上風上水的首善之地。規劃占地面積2872平方米,由門、亭、廊、殿、樓等建築以均衡對稱的傳統方式布局。2010年4月動工修建的五間大殿,斗拱重疊、奇巧精密、四檐八坡,其木雕圖案有蒼龍戲龜、鳳鳴朝陽、龍吟虎嘯、威獅祥麟,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城隍廟神主
乾縣城隍廟內供奉的神主為褚遂良,尊號輔德候,曾為初唐兩朝元老,書法上又榮膺“初唐四傑”之一,歷代盛讚其“字里金生,行間玉潤,奇古絕倫,墨池鉅觀”,將書法藝術之美提升至達乎於道,臻於中和的境界。尤為可敬者,其以神來之筆,書寫了軒轅黃帝所撰之千古奇文——《陰符經》。此經以“天人合一”之理念,告誡世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將遵循自然界規律作為行動之準則,以實現天、地、人之大和諧。此法天則地之普世性價值觀,是“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之重要標誌,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對世界文明之最大貢獻。這一中華元典能流傳至今,神主褚遂良功德無量。由此積澱之乾縣城隍廟人文秉賦,得天獨厚、源遠流長、高山仰止、澤被後世。
重修城隍廟記
幾經風雨,數度春秋,乾縣城隍廟曾經的顯赫榮耀,譽滿三秦。民國以降,歷經劫波,被遭拆析。但神主有靈,乾坤有數,江西鄱陽籍王興舟,與道結緣,雲遊於秦。先後師從於龍門派傳人田嗣舜、朱法有大師,耳提面命,獲其真諦,於二00三年農曆正月遂詣乾地。看到城隍神位被置於城內西大街狹小之一隅,重修宏願油然而生,主政者即關切支持,排憂解難,雙西村優先出讓用地。興舟道長將多年從醫和根雕積攢的二百八十餘萬元,悉數投於重建。其景行大德,感召著心存良知的人們慷慨解囊。白虎門村的周彥彪,為弘揚乾縣這一重要人文資源,承擔了福德殿所需的木料、水泥、鋼材、磚頭、沙石原材料及五尊神像的雕繪。鹽店巷王小莉女士,捐資十萬。還有眾多善男信女,盡其所能,積點滴功德,奉獻善款。為使設計臻於完善,興舟道長攜領六名有識之士,赴龍門洞考察,喜逢天降甘露,此重修城隍廟之點化也。繼而,延請鹹陽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擔綱設計,隴縣古建公司承建,福德殿即於2010年農曆4月10日動工。以柳法學領銜的九名木刻名家,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精雕細琢,數百幅木雕構件渾然天成。另有王忠育等五名雕塑高手,以精湛技藝,塗金沫彩,敬塑而成的城隍神主褚遂良,氣宇軒昂,儀態非凡,再現了其忠貞氣質和以神來之筆叱吒書壇的典雅之姿。大殿東西兩壁的閻君浮雕,栩栩如生,氣象萬千,驚世駭俗,震人心魄,鑄就了宗教藝術之精品。當代道學大師、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賜以墨寶。殷更生等眾多熱心人士,於重修期間,前來建言獻策,恕不一一。如是歷經二十個月寒暑時光,福德殿於2011年農曆臘月初六圓滿竣工。隨後,還將續建琉璃照壁、木牌樓、石牌坊、鐵塔、鐘鼓樓、戲樓、獻殿、寢殿,以重現輝煌,續寫精彩。
城隍廟的落成,是古乾州大地之幸甚!是全縣五十八萬老百姓之幸甚!也是以多元文化構建的乾縣大旅遊事業之幸甚!冥冥之中,在城隍神主的庇佑之下,一個萬民康樂、經濟繁榮、文運昌盛的乾縣之舟,必將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是為記。
(趙秦波 倪世華 撰文)
乾州城隍廟記
城隍之神,源出《周札》。周祭八水,隍居其末,建祠奉祀,始於東吳。蕪湖為天下建廟之首,各府州縣相繼風從。上自京都省會,下至驛道重鎮,皆有所置。世傳城隍為一方守護之神,明察人間善良邪惡,故朝代雖有興替,然祀隍不輟。
奉天古郡,沿革乾州,人文興盛,直隸省垣,一切建置,皆高於同儔,即寺觀廟堂,亦規格不俗。乾州城隍居西門內北側,古地廣袤,建築宏偉。門前九龍照壁,綠彩琉璃鑒影,鐵旗竿頭,方斗承天,螭蟠纏繞,牌樓聳拔,似擊雲端,結構奇巧,匠心獨具。大門之內,鐘鼓二樓對峙,事執晨昏起居,東西兩掖門之間,夾築巍乎戲樓,上下兩層,世所罕見。樓前廣場,東有玲瓏鐵塔,高逾房脊,七級蓮座,渾然一體,工藝纖巧,天工獨步。西有白玉牌坊,光燦奪目,題字:“翊國佑民”,求神祈福。中庭之後,翼然小亭,阿角檐牙,似欲高翔。大殿之後,寢宮之前,玉欄石橋,流水潺潺。槐抱柏,郁蔥蔥,粉牆畫,警人生。名為神明威攝之地,實乃省西攬勝之區。陝甘通衙,商旅共幕。神之爵位為富德侯,乾地世代傳說本州城隍乃唐之名臣褚遂良,然足以示乾為名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