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的鴻溝,歷史的裂痕
王劍冰
古人有話,生於蘇杭,葬於北邙。
這道溝,原口寬有八百米,深達兩百米,原名叫廣武澗,是戰國時期魏國開鑿的引黃濟田的水利工程。當時的場景讓今人難以想像:鴻溝的北面是滔滔的黃河,西南面則群山萬壑。溝中滾滾的黃河水深不可測,溝的四周萬木叢生,百獸哀鳴。其地勢之險,是東西向的咽喉要塞。有人說,當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爭。古往今來,中原多少戰事如煙雲過眼,唯鴻溝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絕唱。 走進這個故事的兩個人物,起先無甚大名,卻胸有大志。史有傳聞,當以勾畫萬里長城的大手筆著稱的始皇車隊路過時,有兩個人在讚嘆之餘,同時發出了不同的豪言。一說:“大丈夫當如是也!”一說:“彼可取而代之!”說前一句的較工於心計,後來做了漢朝的開國皇帝;說後一句的則少城府,鴻門宴放走了死對頭,一把火焚燒了阿房宮,空做一場皇帝夢。
鴻門宴與鴻溝都是鴻字起頭,本沒有自然的聯繫,但總讓人感到有某種天然的巧合。鴻門宴之時,項羽大軍40餘萬,劉邦僅有10餘萬。項羽若依范增計殺掉狡詐多謀的劉邦,便不會再有後面的鴻溝之爭。偏偏項羽自恃高強而猶豫不定,失去了重要的一次機會,以致放虎歸山,使之形成與項羽抗衡的軍事陣營。鴻門宴是項羽的一個敗筆,鴻溝亦然。項羽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其時是公元前202年,鴻溝西側是劉邦的漢王城,東側築起項羽的霸王城。項羽勢強,兩軍對壘,可還是讓劉邦滑了過去。
兩個鴻字,讓項羽有了終生的遺憾。最終自刎烏江。項羽畢竟是項羽,其如果過江而去,汲取教訓,重整旗鼓,歷史還不定如何寫就。但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只能以這樣的結局塑造自己的形象。多少年後,一個憂惋的女子在一個梧桐更兼細雨的黃昏想起項將軍,依然感嘆不已:“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氏之類女子心目中的英雄,於劉項之間,非項莫屬。成者英雄敗者賊,這賊的罵名,怎么也安不到項羽身上。
在兩軍對壘,楚軍久攻漢軍無果的時候,項羽支起了一口大鍋,欲把劉邦的老父煮了。而劉邦卻耍起了無賴,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不知太史公如何得知血肉橫飛的戰場上,這等糅和著殘忍與機詭的情節。項羽太要了名聲和體面,人家的老爹沒有殺掉,還和劉邦在鴻溝平分了天下。這在項羽來說可能是無奈之舉,兩年半的爭鬥中,劉邦已漸漸緩過勁來;而對於劉邦,則是一種緩兵之策。其一旦羽翼豐滿,便想遮蔽整箇中國了。野心乘勢,要比項羽來得十二分的兇猛。最終導演了一場歷史上最有感染力的話劇,這場“霸王別姬”,讓天地為之動容。當虞姬拔劍起舞,血別項羽,正是四面楚歌唱響之時。“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與美人,刀劍與熱血,在那個悽惋之夜形成鮮明的對立。
鴻溝只是一個擺設,一個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冊中的神來之筆。這一筆是最有說服力的警言妙語。有人要將長江變成第二個鴻溝時,毛澤東沒聽那一套,“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一警覺與歷史緊密相連。劉氏建立漢朝之後,恐怕沒有故地重遊。這裡說不上是他的光榮呢,還是恥辱。倒是多少年以後,一個叫做阮籍的人信馬由韁,來到這裡,看著早已是斷壁殘垣的古戰場,不禁仰天長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聲嘆息由著狂舞的澗風,飛揚了數千年,對其的認識卻莫衷一是。那是個產生故事的時代,由鴻溝所派生出的諸多故事,足以讓後人品味。
歷史總是要向前發展的,不管是秦始皇精心修造的長城,還是劉邦與項羽利用的這條鴻溝,都不能阻擋住歷史的風雨。這風雨可以使長城頹毀,也可以將鴻溝填平。現在,它們早已不再是深不可測,無法逾越了。鴻溝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就像一條幹涸的河道,完全沒有當年的險要。甚至讓人想不出,這樣的一條溝是如何能夠將兩支兵馬分而拒之。
黃土漫漫,芳草萋萋,順黃河而來的風,騰挪漫捲,似攪起陣陣馬蹄和喊殺的煙塵。
(選自《藝術散文選萃》,有刪改)
1.文章在對項羽和劉邦這兩個歷史人物成敗得失的思考、評說中,選取了劉、項之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幾個場景。作者回放歷史,把鴻溝定格在最濃墨重彩之處,從寫法的角度,分析其用意在於 ?
2.如何理解“鴻溝只是一個擺設,一個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冊中的神來之
筆”?
3.文章開頭和結尾都運用了景物描寫,試分析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4.文章中說“由鴻溝所派生出的諸多故事,足以讓後人品味”,聯繫文章分析,後人從鴻溝的有關故事中“品味”出了哪些內容?
答案:
1.鴻門宴 鴻溝對壘 四面楚歌(或:自刎烏江、霸王別姬) 借古鑒今。
2. 鴻溝只是歷史上演繹過劉項之爭的一處歷史遺蹟,卻“曾經攪亂歷史風雲”,“讓人發無數聯想”。
3. ①前者意在引出作者對鴻溝的思考和聯想。
②後者則給讀者一種沉浸於歷史而回味無窮的感覺。
4. ①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項羽自身的缺陷(疏於城府、自視甚高)決定了他最終會被排斥在古代帝王的名冊之外。
②真正的英雄是能棄歷史的缺陷、接受歷史的教訓,推動歷史前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