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國九龍玉
王仁民
引言
據蘇聯時代傑出的地質學家費爾斯曼《寶石的故事》碧玉篇說“碧玉跟孔雀石一樣,也是一種俄羅斯的典型彩色石頭,可是我們必須把碧玉放在特別的位置上,這是由於碧玉的加工,才誕生和加強了蘇聯的石材雕琢業;同時就礦床儲量豐富和規模偉大,就製成品的壯麗,就色調變化無窮來說,俄羅斯碧玉在全世界都占著第一位”。對照我福建的中國九龍碧玉短短二十多年的開發加工實驗,也好有同感。由此而言,必須放到特別的位置看待,而且,我九龍碧玉具有中國龍玉文化特色的五大奇觀,有特別難得的寶貴性,也獨特令人可愛!2011年老朽撰文《龍玉夢》,沿革中國龍玉文化歷史七千年,五龍、五玉和我的五項工程夢想,要以中國九龍碧玉及其中國五行玉為核心,結合大自然一切奇美貴石的開發,達到“化廢為寶,點石成金‘的企求。開創這一專業博物館,展銷館、研究所、收購站、專校與實驗廠這五個科學系統工程。為民眾性、民營企業相結合,達到經濟、文化、藝術、科學四方面的效益、正能量。是完全可能。但是,也似《愚公移山》《共產黨宣言》一樣夢想,實踐起來,就會是百年千年大事。但只要共識愛我之所愛,首先愛我中國福建九龍碧玉,愛我中國龍玉文化,愛我九龍碧玉龍玉文化五大奇觀。就會有共同凝聚力。請看中國九龍碧玉龍玉文化奇觀。
(一) 說福建九龍碧玉發現時代中的引發奇觀
回顧我九龍碧玉於前世紀八十年代初發現有緣跟隨中國紅山文化玉龍文物考古發現脫穎而出。奇哉!從此中國龍玉文化史來就有神龍、玉龍、帝龍、九龍、恐龍五文化;又有了中國中原獨山玉、東北岫巖玉,西北崑崙軟玉,西南翡翠硬玉,東南九龍碧玉這同類異質的中國五行玉文化奇觀。這玉龍與九龍碧玉同是中國龍玉文化的天然媒體。
(二) 說我九龍碧玉具備得天獨厚的龍玉內涵,融恐龍、九龍、碧玉、軟玉、硬玉、獨山玉於一體的九龍文化奇觀。
據我地質區測資料可見,福建九龍碧玉產生恐龍時代。原是距今2.3億年前的淺海沉積岩;至距今1.3億年前,由於燕山花崗岩侵入接觸,高溫高壓熱力作用,才蝕變成為“條帶狀的鈣矽角岩”。也就是多元的鈣鋁矽質碧玉,特稱“九龍碧玉”。回顧恐龍時代早期淺海沉積岩沉積的漫長時代,年年歲歲,難免有無數恐龍,生生死死,其遺骸遺蹟,與泥沙俱下,參與海底沉積岩的演變。今天九龍碧玉礦物化學成分中,氧化鈣含量13%,被我認為必有恐龍痕跡。這就有了恐龍文化內涵的概貌。又據我九龍碧玉,色調花紋古雅斑駁,玉石、奇石塊塊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正似北京《九龍壁》的九龍神韻。也同我國“龍生九子,個個不同”的傳說。又因產地九龍江。九龍文化內涵處處吻合。
再看,福建九龍碧玉的礦物化學成分都達到九種之多。不但有含鐵的矽質碧玉特性,又有軟玉的透閃石、陽起石鈣鎂矽質玉的內涵;又有硬玉的透輝石鈉鋁矽質玉的成分;還有獨山玉、鈣鋁矽質玉、透輝石、綠簾石等的成分。都有中國三大名玉成分的參與。
(三) 說福建九龍碧玉礦床儲量豐富和規模偉大,玉石塊大優勢也是一大奇觀。
據區測資料記“這三迭紀溪口組(TiX)條帶狀鈣矽角岩分布閩中及閩西南一帶,以永安、大田、漳平、龍巖等最為發育,化石豐富,研究深,岩性以青灰色中薄層狀鈣質粉砂岩或黑色、灰色條帶狀矽質岩為特徵。厚度大於89-1335米。(尚有鑽探結合研究)。而其在華安(九龍江中心)鈣矽質粉砂岩相變明顯,草坂下部風化成黃白、淺紫黃色泥岩……粉砂岩。上部為灰色矽質岩,灰白,灰紫色條帶狀矽質岩。
在草坂南部則為灰、灰青、灰綠、灰白、肉紅色等之細砂岩,矽質岩。互層狀,都蝕變強烈角岩化……化石較為豐富,為海相瓣鰓類動物群,最早三迭紀舌形貝、蛤類、腕足類,大多在鈣質粉砂岩中。(經本人長期踏勘參觀民眾收藏中發現,有未角岩化的粉砂岩片狀造型自然奇石,有與碧玉石接觸的單一兩岩標本、還有與花崗岩結合的塊狀標本(林慶嶺與李金賢兩位收藏))
據我地質普查組估計礦床儲量,僅華安縣龍溪沿岸,也有九龍碧玉數十億立方米。就全縣多地可估百億立方米。若九龍江區域各市縣礦床儲量,按其岩礦厚度百米估計,可達數百億立方米,可謂是地質奇觀。長遠來看,可供大規模的開發加工。
遺憾福建礦產資源中,有大黃金礦,無玉石大礦。還是重金礦不重視玉礦。希望國家國土資源部和地勘部門投資普查及重點勘探,為歷史創造福建九龍碧玉檔案。為開發和保護寶貴礦床資源,掌握地質玉石檔案。
(四) 說福建九龍碧玉的玉石與奇石天然類型奇觀,十分有趣我九龍碧玉玉石與奇石類型涵蓋中國多種名玉、名石,各有五大類型。
就玉石言,可稱“龍的玉石”。既有原生的山料玉型;過渡的殘坡類型;含風化皮礫石璞玉型;有沖積層,玉河中的仔玉型;還有後天然沁色玉型。這沁色玉,據古玉沁色型和壽山田坑石型文化引用而鑑定。數量質量十分突出。
就各類玉石中的奇石類型可分①板材“雲石景物畫”型;②璞玉隱士石型。有瘦皺醜雄和層狀條帶的風化皮。③小仔玉中的“雨花石型”(景物畫狀)④大仔玉礫石中的造型石和龍紋石。古時羅漢石與梅花石當屬此類型。色紋皮里如一的龍紋石。⑤造型自然奇特的沁色玉之奇石。其中九龍玉帝龍黃石可跟壽山石帝田黃石視為福建的孿生寶石,國寶。能同中國入土出土的沁色玉器“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並論。且其中含“九色十三彩”者又多又古,又濃厚可列為天然沁色玉之文化遺產。我於2000年撰文《中國九龍三玉奇》發表於《科學中國人優秀論文選》中,得到好評回函。
(五) 說福建九龍碧玉,難得跟中國史上四大名玉同是地質蝕變的隱晶質的矽酸鹽類天然玉。同有質地細膩,堅韌非凡的玉性,同有顏色多,塊度大小多樣共性,同有古今玉器雕琢紙薄針細的優美性。同有顯晶寶石和低硬度彩石,以及其它玉石,寶石不具備的玉石性質。又有各自特色和玉雕套用的優勢。又奇在各自地處中國五行中。分別列下:
① 史前出現的三類型:一是中原獨山玉,為鈣鋁矽質的輝石類玉,別稱南陽玉。二是東北岫巖玉,水鎂矽質蛇紋石玉。全國最聞名,且擁有最大礦床。三是西北崑崙軟玉,又稱和田玉,為鈣鎂矽質玉,透閃石類玉。氈狀隱晶緻密結構,韌度1000(美國州立大學測定)。
② 史後出現的兩大類型:西南翡翠硬玉,為鈉鋁矽質玉,透輝石玉。我國明清時代出名。成了“玉中王”占領全國市場。雖產地緬甸邊界畢支那區域,始終成中國玉器盛名;東南九龍碧玉,剛好產在史上無玉的中國東南。又是同類異質,還具備玉石色調變化無窮和塊度巨大的優勢,可創玉器製成品壯麗的奇觀。
愛我中國龍玉文化五大奇觀蘊含的九龍碧玉,跟我收藏觀賞愛護傳播中國龍玉文化。她是龍玉文化的天然媒介載體。愛我九龍碧玉陰柔,幽靜,又有龍玉內涵。
九龍玉
九龍璧是華安玉的俗稱,在國內外已享有盛譽。如能進一步認識九龍璧的真相,就可能對九龍璧產生更真摯的感悟,更好地享受九龍璧的科學美、外在美和內在美。因此,試從科學的角度,介紹九龍璧的成因、質地、色彩、紋理、肌理、造型和鑑賞等。石無言,心無界,愛無限,樂無窮。
一、火山成因
李兼海主編的《福建省岩石地層》在一九九七年較詳細地闡述,由火山氣液作用使岩石遭受變質,已找到較多的依據。如角岩中常見具火山岩付礦物標準特徵的a鐵,角岩的化學成份與中性火山岩化學成份相一致。又因這套角岩巨觀上大多未見與花崗岩接觸,也未見有深淺不一的熱接觸變質現象。因此,九龍璧的成因是在火山--沉積作用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自變質的角岩、角岩化岩類。也就是九龍璧在二億四千萬年前,由沉積岩經熱力自變質作用而成的。學名“條帶狀鈣矽質角岩”(Calc-Silicate-hornsfele)。其性狀似石非石,酷似碧玉,屬彩石類(詳見中國寶玉石資源大全),既非軟玉又非硬玉類,其構造緻密,質地堅硬,細膩潤澤,色調多樣,花紋奇特,絢麗多彩,在中國玉文化上可謂獨樹一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日被中國寶玉石協會認定“中國國石”候選石之一;二000年一月《北京晚報》登出“九大名石”,九龍璧位居其一。
驀然回首
二、質地似玉
因熱力地質成因及含鐵質形成的色調和花紋,使九龍璧具有碧玉石的特徵,此類碧玉石
在我國玉器界稱為“肝石類玉石”,屬較高檔玉石。現從三個方面進行剖析:
1、礦物組成:
九龍璧是由結晶粒度極為細微的礦物組成,粒度在0.02mm左右,具顯微粒狀變晶結構,
變余砂狀構造,礦石礦物成份主要為:石英或玉髓(50%-60%),透輝石或單斜輝石(20%-35%),綠簾石,黝簾石(15%-20%),還見有少量矽灰石、石榴子石、透閃石,長石、方解石等。礦石化學成份:據矽酸鹽分析,礦石平均化學成份(%)SiO261.74-64.04、Al2O3
10.54-11.6、Fe2O35.81-5.94、FeO 0.25-0.88、CaO 11.25-15.00、MgO 2.74-3.05、K2O 2.19-3.09、
No2O 0.64-0.93、TiO20.50-0.55、P2O50.12-0.15、MnO 0.11-0.13。
2、物理試驗:
其數據表明:九龍璧的密度2.78(t/m3)、抗壓強度241.4(Mpa)、抗析強度12.2(Mpa)、
抗粒強度11.1(Mpa)、抗剪強度31.6(Mpa)、摩氏硬度7.75、孔隙率0.18%、吸水率0.06%。
從數據可看出,九龍璧的抗壓、抗拉、抗剪強度大,硬度高,孔隙率和吸水率小,抗析強度適中,其物理性能處於軟玉與硬玉之間,與硬玉較接近。
3、微量元素測定: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全自動X射線螢光光譜組測定,九龍璧含Sr、Zn、Mo、Ca、Mg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沒含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保健作用。
江山如此多嬌
三、色彩美麗
1、 礦物組成含量的變化引起九龍璧色彩的變化。
經鏡下鑑定:
(1)、淺綠粉紅色礦石:透輝石的含量約60-90%,石英石含量約15-25%,鉀長石約5-10%;
(2)、黑色條帶礦石:石英約:15%,透輝石約5%,透閃石約10%,不透明礦石約5%。細粒部分由小於0.01mm的礦物,主要是絹雲母,少量石英和不透明礦物等,約65%;
(3)、灰色條帶礦石:顆粒大小較均勻,約0.05mm,透輝石約60%,其餘約40%。礦物分布不均勻,透輝石聚集在一起,組成直徑約3-5mm的球團,周圍是石英、長石和方解石等淺色礦物。
2、九龍璧石的產地不同,因礦物組成含量不同,其色彩也就不同。經福建省區勘測隊勘測,華安縣各產區的石色各異:
(1)、良村曲山、小官山、先鋒一帶,以墨綠色、淺綠色、碧綠色為主;
(2)、半嶺亭、金山、前嶺一帶,以藕紅色、淺紅色、粉紅色、薑黃為主;
(3)、華豐九龍亭、高石、高石歐一帶,以灰白色、黑白色為主;
(4)、綿地、五嶽、下路、甘棠坑一帶,以藏青、綠色、淺綠色為主。
總的來說,九龍璧石彩繽紛。紅、橙、黃、綠、藍、靘、紫七色俱全,有清雅之妙的單一色,也有炫闌之奇的複色。其色彩明顯、清晰、鮮艷、雅趣、美麗動人,而以翠綠、桔紅、古銅、五彩為貴。
四、紋理清朗 肌理奇異
九龍璧由於火山的成因,創造出世界稀有的條帶狀鈣矽質角岩,又屬珍貴的玉石類,其紋理、肌理好多,分類如下:
1、 由石質演變而成的紋理:
(1)、清雅的本質紋理,又稱石紋;
(2)、幽讕的內透紋理,又稱內紋;
2、因顏色演變而成的絢爛的花色紋理,又稱花紋。
3、石外形演變而成的凹凸奇異的深刻紋理,也稱肌理。
總的來看,九龍璧的紋理多姿多彩,有皺紋、平紋、雲紋、雪花紋、梅花紋、景觀紋、象形紋、字畫紋… …有形有神,飛舞變幻,紋式奇特,明顯清晰,絢麗多姿,完整圓滿。特別是以玉質顯現的圖案,更為難能可貴。
九龍璧的肌理特別怪異,變化極大,這是其他水沖石所不及的。常見的肌理有褶皺、米皺、巢穴、花眼、蚴坎、溝壑、洞穴、捲雲、水道、飛瀑… …無所不有,無所不奇。
登風造極
五、造型自然
九龍璧屬玉石,堅硬細膩,其造形應是變化極小才是,但因火山成因,又是“條帶狀鈣矽質角岩”,再經歷千百萬年的急流沖刷、拍擊、磨洗、滾動才形成天然奇石,雖然體積有大、中、小,大的上百噸,小的只有幾克,但造形變化很大,形態各異,斑駁離奇。
九龍璧觀賞石不論人物、動物、植物、實物;不論象形、景觀、圖案、字畫;不論單體、雙體、復體;不論具像、抽象、意像;雖形態各異,但都“天公不見雷斧痕”,造形自然,真著、惟肖、精神、活潑、有生氣。令人悅目怡神的精品不少,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景觀石,“只尺有千里之勢”,峰岱、坡塘、溪澗、瀑布、峻岅、峭壁、蹬道、天池、湖山、砌坎、疊障、陂陀、洞穴、島嶼等景觀,大有神奇偉岸的雄渾之勢,不論物景、意景、情景都有獨到之處。特別是九龍璧特有的蒼老,文深色重,老氣橫秋,其滄桑感使山形石不論近山、中山、遠山、其景觀都如同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樸實無華,令人觀之大有回歸自然的快感,妙不可言,獨樹一幟,可稱一絕。
六、美的鑑賞
形:九龍璧屬少有的玉質觀賞石,硬度高,難以滴水穿石。對固定瘦、漏、皺、透的賞石理念來講,它是漏透不足,瘦皺有餘;對現代賞石所追求的形、質、色、紋理論來講,它樣樣俱佳,是新理論的最佳物證之一。古也好今也好,觀賞石是一種天成藝術,是以“神”賞形,強調神形兼備,也就是說:無形還有什麼好觀賞?所以,觀賞九龍璧石得以形為先,悅目怡神。玩石人對形的要求是:新、高、優、特、奇、怪、活、象。
質:對玉器來講,是高要求的,得排第一,工藝品質差沒價,觀賞石也一樣,石質太差了,形好也難討人喜歡,所以質拍第二。石質求玉感好,水沖好,有石皮的,忌裂痕、雜質和破損。
色:是外在美,能使觀賞石更神氣,故排第三,石色求鮮艷忌暗淡。
紋:附於形,能增添神韻,排第四。石紋求清晰忌混雜。
七、九龍璧名稱的來龍去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福建省寶玉石資源普查得知,九龍璧廣泛分布於九龍江流域及沿岸華安、長泰、南靖、漳平、大田等地,主產地華安,其藏量在華安出露石積104平方千米,經初步測定,華安的總儲量大概在一億立方米以上。
早在唐、宋、明時代,曾稱“茶烘石”,後稱“雲石、梅花石”。至一九八三年,華安縣經委副主任方子基,工業局長王義庫與角尾水晶站地質專家王仁民都覺得名稱不恰切,不利於對玉石的開發,人為玉石生產於漳州的母親河九龍江,石頭的玉感又很好,便起名為“九龍璧”,一邊報告縣政府,一邊選文在福州、廈門、漳州等地的報刊發表,因名字命得切實、典雅、扼要、一下就傳開了,民眾和政府都稱“她”為“九龍璧”。
直到九十年代末,經中國寶玉石協會、中國地質學會寶石玉石專業委員的專家們到華安考察、研討定名為華安玉(因為我們玉石的名稱都是按主產地命名的)。就此,“九龍璧”成了“華安玉”的民間通俗習慣稱呼。
2000年後王老,經過長期研究,從地質學角度和俄羅斯寶石專家的學說碧玉的定義才適合,決定用九龍碧為最終名稱,也可以稱九龍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