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觀位於湖南衡陽市東北,紫蓋峰下,西有香爐峰,東有吐霧峰,將香菸縹緲的九仙觀夾在其間。它距南嶽鎮十三華里,原為壽仙觀舊址。梁天監年間(公元502年——519年)建。觀為道士張三豐修煉之所。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九仙觀右,有羅漢松一株,盤根錯節,主幹空心,圍約丈五,為千年古樹,現半青半枯。觀旁有“九仙飛升主壇”六個大字石刻,方二丈許,刻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為宋代遺蹟。觀前有棋盤石一塊,上書有“待我來”三字,字高達十尺余,還有“到此皆仙”四個大字,高約兩尺,“雲觀”、“仙觀”題刻字跡清晰,觀後田塍中間大石上有“登其真”三字,高一尺多。
九仙觀 ,即古代的九仙宮,又名九真觀,晉時陳興明,施存,尹道全、陳惠慶、徐靈期、張曇要、張和珍、王靈與、鄧郁之等九位道士曾在此處修行,傳說他們九人都在這裡白日飛升成仙,故觀名叫九仙觀.觀宇是梁天監年間建造的.據《南嶽志》記載:唐朝遭士號稱白雲先生的司馬承楨曾做過該觀的觀主.明初道士張三豐曾在此觀修煉,清順治年間,青州道士李常庚將觀重修一次,光緒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又修繕一新,觀內原有明代弘治五年(公元一四九二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和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O年)間鑄造的一口銅鐘,並有千年古羅漢松一株.古松樹圍一丈五尺,下節空心。觀右邊有一塊宋朝石刻的岩石,上書“九仙飛升之壇”,行書,字高三尺,筆法瀟灑.在觀的右山崗上,有清代道士李常庚墓.觀前的棋盤石上,題留甚多.其中“仙關”、“雲關”、“到此皆仙。”都是二尺的大字楷書.觀門道旁有石刻“待我來”三個篆字,甚為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