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概念
基本涵義
性質及其特徵
代表人物
產生根源
主要內容
名稱翻譯
參考資料
概念
主觀唯物主義就是認為哲學是基於人在世界之中的主體性自我意識的世界觀及其相互連通的方法論的學說。
基本涵義
首先,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是一種世界觀。這裡面有三層含義:一層含義是說自我意識是指它是具有確定的社會歷史意義的;另一層含義是指自我意識是反思性的,是對人的存在意識的意識;第三層含義就是說這種自我意識是主體性的,即主體自覺的自我意識。
其次,“哲學是基於人在世界之中的主體性自我意識的世界觀”,這表明哲學作為世界觀的內在邏輯是拓撲性質的。
其三,哲學是一種世界觀及其方法論。這樣概括起來說,主觀唯物主義認為哲學是基於人在世界之中的主體性自我意識的世界觀及其人(自我)與世界之間相互連通和整合的方法論。
那么,再通俗地講,主觀唯物主義就是在哲學的邏輯原點上植入自我意識,重新確立有機本體論,並在本體論上建立有機的融結構體系,在認識論上主張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的世界觀及其方法論。然後,價值觀、人生觀、社會歷史觀及社會政治觀等上層建築就可以建立於其上了。
性質及其特徵
自近代以來,尤其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哲學可分為兩大派別,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唯物主義是與唯心主義對立的理論體系。唯物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精神)第二性,即物質決定意識。而唯心主義哲學的觀點正好與之相反。
主觀唯物主義在其哲學基本問題上不再把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看做最重要的問題,而是把物質與意識的同一性是如何構成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問題作為其最主要的哲學基本問題。所以,在其基本的思維方式上,主觀唯物主義便是超越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思維模式的一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代表人物
主觀唯物主義是一種原創的哲學基本理論,這一理論及其思維方式主要源於西方哲學史,它主要是西方哲學發展的邏輯結果,但是,它卻產生於東方國家,產生於改革開放的中國,其創始人及其代表人物為金熙成(1959~)。
產生來源
從人類歷史及文明發展的背景上講,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是人類後工業文明亦即信息文明的產物。
從哲學發展史背景上講,主觀唯物主義首先是西方哲學史包括現代西方哲學理論發展的結果。
其次,主觀唯物主義無疑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發展的一個必然產物。
其三,主觀唯物主義同時也是古老的東方哲學的產物。如果說主觀唯物主義必然是一個世界哲學的概念的話,那么其中包含著東方哲學的意蘊的“融”字必然是東方哲學的產物。融結構的意義也就包含了主觀唯物主義本體論、認識論及價值論的基本要義。
主要內容
主觀唯物主義就是從主觀實在的意義上建立唯物主義本體論的哲學體系,也就是通過存在的互動性原理,把一切客觀事物現象化,進而把現象背後的本質主觀實在化的認識論體系。而從本體論和認識論的統一意義上講,主觀唯物主義就是突出地強調虛擬實在及其認識論的一種虛擬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如果從價值論的層面上講,主觀唯物主義歸根結底是關於存在之意義研究的形上學,而一切存在之意義的本體論和認識論歸根結底是人生哲學。所以,主觀唯物主義根本上是一種關於人的哲學。進而它是關於文化人類學的形上學體系,它是關於人的世界存在之命運的形上學體系。
因此,概括地講這一哲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通過建立融結構世界模型揭示融結構本體論,進而通過存在的互動性原理揭示主觀實在性認識論及其融結構虛擬世界觀原理;然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文化人類學的價值論原理。
主觀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可以簡要地概括如下:
主觀唯物主義哲學在本體論上主張世界存在的基石和核心結構是一種主觀性實在的觀點。諸如意義、價值、信念、信仰等,這些就是世界存在的基石,它們是融結構的核心存在方式。在認識論上主張人們的認識是主觀意識與客觀構件之間相融合的生成過程的觀點,簡單地講就是認為人的認識是意識與物質相融合而不斷生成的信息交換過程。在價值論上主張以人性論和人生觀為中心的多元價值體系,並以此把歷史平面化為多元性的文化生態體系。在此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序列表現為同一平面的一個曲面空間。
總之,主觀唯物主義哲學的本體論是融結構的主觀實在性關係原理,認識論是融結構的主觀實在性過程原理,而價值論是融結構的主觀實在性效果原理。
名稱翻譯
主觀唯物主義哲學又叫融結構世界觀及其方法論,又叫後現代唯物主義。
主觀唯物主義譯為英語:Subjective Materialism
融哲學譯為英語:Rune_philosophy
後現代唯物主義譯為英語:Post modern Materialism
以上三個哲學名稱翻譯都是中文英譯,尤其是融哲學這一辭彙的翻譯是創造性的。就是說英語裡本沒有所謂“Rune_philosophy”,但是因為主觀唯物主義融哲學理論原創於中文,而在英文當中並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辭彙,因此,主觀唯物主義哲學理論的創始者按照原創語言的“語詞新作”規則進行創造性的翻譯,便生造了一個英語辭彙:“Rune_philosophy”。由此,一個融字表征了主觀唯物主義哲學的國際化以及一個中國哲學家的優先話語權。
同樣,主觀唯物主義,英譯為Subjective Materialism,可簡寫為:SM.這一辭彙屬於中文原創,所以,中文英譯。並且,SM跟Rune一樣均構成為主觀唯物主義哲學的商標性符號。
參考資料
1、金熙成著《後現代主觀唯物主義哲學體系》(2003),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主觀唯物主義哲學何以可能?”(Heesung Kim,Why is subjective materialism philosophy possible?,issued in WCP2008SEOUL,2008),應邀參加第22屆世界哲學大會發表論文;
3、“論21世紀哲學革命”《東疆學刊》(2005),CSSCI論文檢索;
4、“韓國/朝鮮佛教哲學中的‘融’思想——韓/朝哲學史及其現代發展問題的主觀唯物主義解讀”(韓文,2005),應邀參加第7屆國際高麗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5、“論哲學在21世紀之中國的一個發展方向——主觀唯物主義哲學引介”《學術前沿》(香港,2005)。
6、金熙成著《二元剩餘價值論》(2009,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哲學的邏輯
從西方哲學史的角度看,整個哲學史,可以分為三個基本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提出和解答存在的終極性問題,用一句話可表述為:存在是永恆的。
第二階段主要是提出和解答存在的二元性問題,用一句話可表述為:存在是可知的。
第三階段主要是提出和解答存在的超越性問題,用一句話可表述為:存在是主觀性的。那么,主觀唯物主義便正是唯物主義哲學提出和解答存在的主觀性問題的超越性的形上學體系。
最後,主觀唯物主義在上述的哲學邏輯之下,提出從今以後未來發展階段上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實在與虛擬的關係問題,用一句話可表述為:存在是虛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