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竇瘤破裂

主動脈竇瘤破裂

主動脈竇瘤破裂是一種疾病名稱,此病為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突然出現劇烈胸痛,心悸,氣促,並易引起心力衰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主動脈竇瘤破裂
疾病別名:佛氏竇瘤破裂
疾病分類:心外科

疾病概述

主動脈竇瘤破裂又稱乏氏竇瘤破裂,是由於主動脈竇壁缺乏正常的彈力組織和肌肉組織,受到高壓血流衝擊,逐漸形成囊狀瘤體,向外凸出、最終可導致破裂。此病為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本病成年人發病率高,病情出現突然並發展迅速。
臨床表現主要有突然出現劇烈胸痛,心悸,氣促,並易引起心力衰竭。本病手術療效確切,手術死亡率低,術後可完全恢復正常心功能,但有嚴重心力衰竭手術死亡率高,術後恢復慢。因此,應早期手術。

症狀體症

1.多數活動後突然出現胸痛,心悸、氣促,重者可出現心衰。
2.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連續性機械樣雜音,向心前區傳導,伴震顫。有水沖脈和大血管區槍擊音

診斷依據

1.突然胸痛、心悸、氣促;
2.胸骨左緣3-4肋間聞及連續性機器樣雜音,伴震顫,有水沖脈和大血管區槍擊音。
3.心電圖:左室高電壓或雙室肥厚。
4.X線檢查:心影增大,肺紋理增加。
5.彩色多譜勒超聲心動圖:發現主動脈竇瘤及其破口的部位及大小。
6.心導管檢查:在右房或右室水平由左向右分流。
7.心血管造影:顯示竇瘤破入心臟的部位。

治療原則

1.手術適應症:經確診即應及時作手術;
2.手術禁忌症:未破裂又無症狀的較小的主動脈竇瘤;
3.手術治療:在體外迴圈下行主動脈竇瘤修復術

疾病描述

主動脈竇瘤破裂又稱佛氏竇瘤破裂,是由於主動脈竇壁缺乏正常的彈力組織和肌肉組織,受到高壓血流衝擊,逐漸形成囊狀瘤體,向外凸出、最終可導致破裂。此病為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本病成年人發病率高,病情出現突然並發展迅速。

症狀體徵

1.症狀
半數患者表現為慢性進行性心力衰竭,約1/3患者有急性胸痛和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有長期發熱史。
2.體檢
胸骨左緣3~4肋間IV~V級連續性機械樣雜音,以收縮中期最響。脈壓差增大,可有水沖脈和毛細血管搏動征。

診斷檢查

1.心電圖
多呈右室肥大伴勞損或左室肥大伴勞損。
2.X線檢查
肺充血,心影擴大。逆行主動脈造影可明確顯示竇瘤破入心腔部位。
3.超聲心動圖檢查
可見擴大的主動脈竇,常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絕大多數可見竇瘤破入心腔的部位,注意有無贅生物。

治療方案

(一)手術適應證
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時手術。如出現內科治療難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應急症手術。合併感染性心內膜炎者,如心功能良好,基本控制感染後儘早手術;如心功能進行性惡化或出現急性心衰,應限期或急症手術。
(二)手術要點
1.一般採用主動脈和竇瘤破入心腔雙切口,行竇瘤破裂修補術或同時作主動脈瓣成形術。如破裂口較大,需用補片修補。瘤體較大者,應切除部分瘤壁。
2.主動脈竇瘤破入右心室,應注意探查和修補常並存的室間隔缺損。
3.修補破裂的竇瘤時,應防止牽拉主動脈瓣或瓣環,以免引起或加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4.合併明顯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者,應作主動脈瓣置換術
5.注意加強心肌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