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鄉

丹鳳鄉

丹鳳鄉位於四川省大邑縣西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莫河坎,距縣城13公里左右。鄉因境內有一丹鳳山,故名。東與建興鎮、義豐鄉接壤,西與西充縣義興鎮相鄰,南與碾埡鄉為界,北與西充縣中南鄉槐樹鎮相接,距縣城35公里,是南部的南大門。全鄉幅員面積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735畝,總人口11792人,3194戶,其中非農人口1019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丹鳳鄉丹鳳鄉
明萬曆時,今丹鳳地區為沐德鄉地;清代乾隆時為北信鄉地;清鹹豐起為北鄉三甲地,設定安靖、興盛、六合、慶平4個團,稱“下四團”。今水鴨村時屬北鄉二甲德勝團地。團下設甲、牌。

民國2年,三甲改為三區。22年北鄉改為第六區。24年,三區下四團地置龍泉鄉,因境內有龍泉寺而得名。治所在龍泉寺,轄20個保。27年4月縮編為13個保。29年,治所遷高廟子,轄13個保,129個甲。次年1月,調整為10個保,103個甲。

解放後,龍泉鄉仍置。1951年9月,保、甲改為村、小組。1952年1月土改結束時,全鄉轄10個村,村下為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初駐高廟子,後遷東溪六隻角,再遷莫河坎。1956年1月,普陀鄉鹽井、水鴨2村劃屬龍泉,此鄉火龍、歧山2個村劃屬復興鄉。2月,鳳凰鄉劃來游家、蕭崗2個村。

1958年10月,龍泉鄉建制撤銷,所屬西廊、共和2個村劃屬和平鄉,其餘行政區域與復興鄉合併置朝陽鄉,同時成立朝陽人民公社。鄉人民委員會駐龍光寺,轄10個管理區,49個生產隊。1961年8月,原復興鄉行政區域劃出,復興鄉復置。12月,朝陽鄉復名龍泉鄉,並成立龍泉人民公社。鄉人民委員會遷回莫河坎,同時游家、蕭崗2個村劃出還屬鳳凰鄉,和平鄉(公社)原西廊村劉田壩以下地區劃來置西廊大隊。1962年8月,鹽井大隊劃屬灌口鄉。至此,龍泉鄉(社)共轄12個生產大隊,88個生產隊,後又調整為90個生產隊。1968年9月,龍泉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政區只稱龍泉公社,不再同時稱龍泉鄉。1983年12月,龍泉公社改為丹鳳公社。1984年3月,丹鳳公社改為丹鳳鄉,下轄12個村,88個村民小組。

鄉鎮概況

丹鳳鄉丹鳳鄉
丹鳳鄉內有鄉國小1所、村小7所;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4個,共有醫務工作者22人;有畜牧獸醫站1個,獸醫10人;有廣播文化服務中心1個,從業人員5人;有農業服務中心1個,從業人員9人;有郵政代辦所1個,從業人員2人;有自來水廠1個,從業人員2人;有電信代辦所1個,從業人員1人;黨委人大政府工作人員共14人,全鄉有黨支部16個,共有黨員346人。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水電站2座,蠶場1個,年生產蠶種5萬張。全鄉主要糧經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花生、紅苕、豌立、葫豆、海椒、棉花等,家禽家畜主要有豬、牛、羊、雞、鴨、鵝等。2004年生豬出欄11000頭,牛、羊出欄1200頭,小家禽出欄30萬隻,糧食總產6654噸,油料總產1060噸,水果產量460噸,有勞動人口6135人,勞務輸出3100人,勞務收入1500萬元。農業總產值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80元。

基礎設施

丹鳳鄉丹鳳鄉
丹鳳鄉以國道212線為依託,全長1500米,建築面積55000平方米,居民1100人,場鎮有自來水廠1座,安裝路燈1200米,共80盞,全鄉有鄉村道路45公里。2001年對丹鳳鄉至新南場,丹鳳鄉至中和井,丹鳳鄉至李廣山三條公路進行了改擴建,總計14.2公里,建成了泥結碎石路,實現了可晴雨通車。全鄉有農渠28公里,黃家壩農渠和廣華寺農渠從丹鳳境內穿過,可灌溉10個村,大河鎮五里溝農渠也能灌溉蓮池壩、回龍庵兩個村,全鄉有提灌站10座,功率340千瓦,控灌面積1000畝。全鄉有塘、庫、堰48處,徐岸河水庫蓄水220萬立方米,是全縣僅有的3座小(一)型水庫之一。1996年,國家實施了中低產田土改造工程,全鄉打井建池250餘口,改造中低產田土1500畝。2002年、2003年實施了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鄉供退耕還林1300畝,荒山造林25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4.5%。鄉內有移動和聯通機站各1個,有線電視、有線電話巳實現了社社通,有線電視用戶已達1500戶,占全鄉總戶數的48%,有線電話用戶600餘戶,超過20%的家庭擁有固定電話。

鄉鎮企業

丹鳳鄉丹鳳鄉
丹鳳的鄉鎮企業總數和企業效益,在全市、全省聞名。有丹鳳蠶種場、新南繭站、徐岸河電站、新南電站、丹鳳魚場、丹鳳種鴨場、丹鳳無鉛松花皮蛋廠、丹鳳自來水廠共8家。丹鳳蠶種場始建於1977年,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固定資產250萬元,核定生產能量5萬張,實際產量可達10萬張,全縣50%的蠶種曾由該種場供應,年最大產值可達300萬元,該企業在1992年、1993年分別被省絲綢公司、省鄉鎮企業局評為先進企業。

新南繭站建於1996年,占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平方米,固定資產40萬元,有職工5人,年收繭量達10萬公斤,年產值可達70萬元,2003年企業改制由縣政府統一租賃給南部縣綠神絲綢責任有限公司。徐岸河水電站始建於1986年,裝機容量110千瓦,固定資產35萬元,年發電量25萬度,產值10萬元,有職工4人,新南水電站始建於1988年,裝機容量220千瓦,固定資產85萬元,年發電量50萬度,產值20萬元,有職工6人。丹鳳魚場始建於1978年,有固定資產25萬元,年產魚可達5萬公斤,產值達20萬元,有職工2人,上述三個企業由於企業改制已於2001年租賃給個體戶經營。

丹鳳種鴨場建於1997年,占地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50平方米,投資65萬元,年產值可達30萬元,有職工12人,無鉛松花皮蛋廠建於1994年,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投資45萬元,年產值29萬元,職工11人,上述兩個企業由於市場原因已於2001年前破產。

產業結構

丹鳳鄉丹鳳鄉
丹鳳歷來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儘量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壓縮傳統農業面積,糧經比例調整為5:5。丹鳳的產業結構調整曾多次受到上級表彰。2003年,積極回響縣委萬畝優質枇杷產業帶建設規劃,在沿國道線的龍灘寺、紅軍埡、石門堂、板橋子四個村共栽植優質枇杷1000畝。上世紀80年代初,丹鳳致力於發展蠶桑產業,大力栽桑養蠶,一直是市縣的蠶桑基地鄉鎮。2000、2001、2002年丹鳳又大力發展一步成園桑園1500畝,截止2008年,全鄉擁有桑樹資源450萬株,2004年全鄉發紙量達6000張。鄉上積極推廣小蠶共育,改造口袋蠶房、推廣紙板方格族、省力化蠶台等科學養蠶技術提高蠶子單產,產繭量已突破20萬公斤,蠶繭收入達300萬元,蠶桑生產各項指標考核名列全縣第一。

計生工作

丹鳳鄉丹鳳鄉
隨著最後一塊“流動人口計生協會”牌匾的掛出,大邑縣丹鳳鄉每個行政村都在春節後成立了流動人口計生協會。

每年春節前後,大量人口返鄉,對計生工作是困難,也是機遇。丹鳳鄉利用第一季度婦檢時機,重點抓好流動人口的新婚建立檔案、育齡婦女孕情檢查、四項手術對象落實措施等工作,引導各村及時成立了流動人口計生協會,把流動人口的婚育情況納入協會的有效管理。掌握住流人口婚育的真實情況,跟蹤檢查、跟蹤服務,從而切實解決了流動人口的出生錯漏報、人員外出、婚育情況不清的現象。

丹鳳鄉還在春節前後對流動人口進行重點服務。大年初三黨政班子成員就放棄與家人團聚時間,組織有關人員對育齡婦女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服務。截至2008年,全鄉共清理新婚建檔101例,落實節育措施43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