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大觀園

丹江大觀園

福森藥業旗下,旅遊勝地。毗鄰丹江胡畔,

基本概況

美麗的丹江水,從商洛山的崇山峻岭中索繞迂迴,懷著對大山的眷戀,緩緩地流到豫、鄂、陝交界的南陽市淅川縣縣境內。

丹江水庫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水庫,於1958年始建, 1973年竣工,水域面積126萬畝,蓄水總量達81億立方米。庫區座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這裡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日照量最高。水質透明,水面寬闊,風平浪靜,使水庫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國家重點項目南水北調大型工程的渠首,就在南陽市淅川縣縣九重鄉境內。它的全部建成,將以每秒50O立方米的流量,把丹漢二江之水送往華中、華北地區。

丹江水庫的自然景色是旅遊的最佳去處,江面上有四通八達的航線,庫區內有自成體系的公路。從這裡西上過荊紫關可通秦 川,南下可達荊楚,東進可人中原大地。丹江水面碧波千傾,天水一色,山青水秀,美麗如畫,奇山異石,獨具姿彩。遊艇魚舟 蕩漾在綠波之上,人繞水轉,山隨人移,人如畫中行,山似水上飄。令人心曠神抬,樂趣無窮。水庫的雁口一帶有幾十里狹長的江面,夾岸奇峰對峙,陡壁峭拔,野藤倒掛,山環水繞,這就是著名的丹江“小三峽”(雁谷峽、雲嶺峽、太白峽),可與長江三峽媲美。

歷史文化

在丹江旅遊區的湖光山色之間,大量文物古蹟的點綴,給遊覽區更是錦上添花,使之兢力大增。在這座大型“水晶博物館”中, 珍藏著“豫西走廊”的古老歷史。庫區的45里順陽川上,古蹟名勝苔革,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地。

庫區淹沒的腑地就是楚國的古都丹陽。屈原流放時在這裡寫下了許多詩篇,其中《國殤》里描寫的秦楚丹陽之戰就發生在這裡。水庫岸邊有春秋戰國古墓群,發掘的25座楚墓中出上的7000餘件珍貴文物記載著順陽川的昔日繁榮,其中楚令尹子庚墓中出上的編鐘是全國出上編鐘乾青質最好的一套。彼定為國玉的銅禁,府排蕭等文物,反映了幾千年前這裡的悠久歷史和文明盛況。這些文物在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地展出,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丹江岸上河南省四大古剎之一的香嚴寺又給遊覽區鑲嵌上了一顆燦爛的明珠,雄偉的古代建築群,從山腰到山腳隱於古柏綠樹之中,幽雅神秘,處處藏秀。眾多的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融匯在一起,使丹江更加神秘瑰麗。

淅川縣境內岡巒起伏,縱橫交錯,河流交織,地勢十分複雜,西北連線秦嶺余脈,北部銜接伏牛山麓,西南橫臥著四峰山巒,群山連綿,奇峰疊翠,清潭爭輝。大自然和古人給淅川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風景區,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樂趣和精神享受。古時候,淅川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要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特別是七十年代初丹江水庫的建成,以特獨特的自然景色,該淅川又增添了光彩。丹江沿岸的名勝古蹟,連線成一個自然遊覽區,丹江上游荊紫關古鎮。古街道五里有餘,石塊砌面,七百餘間清代建築保存完整,古香古色、雅典樸實,距鎮四里之處的吳村定陽遺址,傳說“老包坐定陽”就在此地。街道上有陝會館、平浪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十餘座古建築。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也曾涉足此地,漫遊抒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