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噶爾

丹噶爾

丹噶爾,即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裡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裡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裡穿越,眾多民族在這裡集聚,素有 “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地理概況

丹噶爾,即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裡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裡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裡穿越,眾多民族在這裡集聚,素有 “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古城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文化樞紐和軍事要地,城內經緯交織的幽幽街巷,結構獨特的民居院落,氣勢恢宏的寺院廟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號,風格迥異的湟源排燈,承載著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及農耕文化與牧業文化交匯融合的奇異景象。

宗教勝地

城隍廟城隍廟

丹噶爾古城是宗教勝地。古城得名於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順治五年(1648年),東科爾寺從

西藏遷至古城東百米處,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以後隨著商業貿易的發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內又修建了城隍廟、金佛寺、火祖閣、玉皇廟、關帝廟、財神廟、北極山群廟、清真寺等,這些寺院廟宇建築宏偉,布局嚴謹,刻鏤精緻,壁畫精美,彰顯出無窮的神秘魅力,同時也把儒、道為核心的漢文化,以藏傳佛教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蘭教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茶馬商都

丹噶爾城明清老街丹噶爾城明清老街

丹噶爾古城是茶馬商都。盛唐時在日月山設立了青藏高原上第一個“茶馬互市”,宋代為絲綢南路商衢,明

清時“茶馬互市”從日月山下逐漸移到丹噶爾古城,清末民初丹噶爾成為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貿易集散地。

據史料記載,清嘉慶道光年間,“茶馬互市”年貿易總額白銀達250萬兩,超過了當時西寧的六七倍。後來,京、津、滬、陝、晉、川等地的商人、工匠紛至沓來;英、美、俄等國的泰興、仁記、泰和、怡和、居里、瑞記、美斯、瓦里等八大銀行設立辦事機構,進行商業貿易和金融業務。丹噶爾形成了龐大的漢藏貿易的“藏商(歇家)”隊伍,他們足跡遍及西藏、新疆、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天津等地,開闢了“藏商”之路。

軍事重鎮

古城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古城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丹噶爾古城是軍事重鎮。據記載,古城修築後,同年設丹噶爾營,駐紮參將一員,千、把總共三員,建

參將署一、千總署一、把總署二,及演武廳、軍火庫、火藥局、草場各一、廒倉二十間。道光三年(1823年),由於軍事需要,將丹噶爾營升格為鎮海協營,駐副將一員,負責環青海湖等地的軍務,並保證丹噶爾商業貿易的正常進行。從建城之日起設立丹噶爾營、鎮海營、將軍府、千總府等,先後派副將14名、副總17名、參將7名、都司29名,千總4名,把總31名,足見其軍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是名符其實的“兵城”。

文化特色

丹噶爾古城是文化名城。各個民族在這裡交匯融合,各種文化在這裡相生相長,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片瓦、一塊磚、一扇門、一合窗,院落街巷無不包含著古老而燦爛的文化信息。排燈、剪紙、曲藝、羊皮繡以及“花兒”會、朝山會、廟會、法會、祭孔、祭海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為古城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其中,湟源排燈已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青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珍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