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列電纜

一條信息的各位數據被逐位按順序傳送的通訊方式稱為串列通訊。

串列通訊

串列通訊的特點是:數據位傳送,傳按位順序進行,最少只需一根傳輸線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串列通訊的距離可以從幾米到幾千米。 根據信息的傳送方向,串列通訊可以進一步分為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三種。信息只能單向傳送為單工;信息能雙向傳送但不能同時雙向傳送稱為半雙工;信息能夠同時雙向傳送則稱為全雙工。 串列通訊又分為異步通訊和同步通訊兩種方式。在單片機中,主要使用異步通訊方式。

並行通訊

在計算機中,數據傳輸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串列通訊,每個字元的二進制位按位排列進行傳輸,速度慢,但傳輸距離相對較遠,滑鼠口和USB口都是串列連線埠;另一種是並行通訊,每個字元的二進制位使用多條數據線同時進行傳輸,傳輸速度相對要快些,但傳輸距離相對不能太遠,計算機內部數據傳輸一般都是採用這種方法,標準列印口是屬並行連線埠。

簡單地說,串列ATA (Serial ATA)是一種採用連續串列數據傳輸方式的硬碟接口新標準,作為新一代的接口規範,它有望替代我們現在所用的並行ATA接口。

我們所見到的內置硬碟、CD-ROM、DVD-ROM、刻錄機等IDE設備,採用的大多是並行ATA(Parallel ATA)接口,包括常見的Ultra ATA/33/66/100以及最新的Ultra ATA/133標準。幾年來,隨著硬碟設計和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外部接口數據傳輸率提升的同時,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也在不斷提高。採用ATA-3接口的昆騰FireBall EL六代硬碟的內部傳輸率僅為20MB/s;而採用ATA-4接口的邁拓鑽石十代(DiamondMax Plus 40)硬碟則提高到43.02MB/s;採用ATA-5接口的希捷酷魚ATA Ⅳ硬碟,更是高達69.3MB/s。從現在硬碟性能的提升速度來看,在2001年如果還沒有新型IDE硬碟接口推出,將會出現一個危險區,即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會超過外部接口所能支持的最大數據傳輸率.

即使不考慮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單就硬碟的接口數據傳輸率而言,其技術潛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自ATA/66起硬碟的接口電纜也一直沒有變化過,都是採用40針80芯的。隨著並行ATA接口的不斷提速,電纜之間的電磁干擾越來越嚴重,硬碟數據信號在高速傳輸中的信號串擾制約著接口速度的提升。在40針80芯並行電纜上的速度極限到底有多大?硬碟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大約是200MB/s。這還只是理論上的極限值,由於損耗的原因實際上能夠達到的接口速度只有理論值的70%左右,外部數據傳輸率成為硬碟速度瓶頸的那一天很可能會更早到來。

硬體廠商當然不會坐等這一天的到來而無所作為,他們的解決辦法就是推出新的串列ATA(Serial ATA)規範。串列ATA最早是在2000年秋季的Intel開發者論壇上(IDF Fall 2000)提出的,一年多後的IDF Fall 2001上,“串列ATA工作組”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