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中韓社區建村前張村河北岸有一鎮水廟,名為“河雲庵”,院內有兩棵古銀杏樹,樹幹粗大,樹葉高聳,鬱鬱蔥蔥,人們都說“大白果樹”底下是風水寶地。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有韓姓在河西南占山,郭姓在白果樹西河套劃地立村,名韓郭莊。後在北面趙李山(現棗兒山一帶)占山的趙、李二姓人家到白果樹下居住,續有唐、崔、曹、王、於各姓氏遷此寶地,逐漸形成村落,因地緣關係,隨稱韓哥莊(西韓)。東面王氏村莊因人緣關係也稱謂韓哥莊(東韓)。由於三個韓哥莊不易細分,後為與其他兩村(西韓、東韓)有別,該村定名為中韓村。該村還有吳、孫、劉、張、崔、管、鹿等姓氏。
發展現狀
20世紀40年代初,村中加工的冬粉就開始向東南亞國家出口。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韓村通過道路擴建、拆遷興建居民住宅樓等,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條件。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投資6000餘萬元興辦集體企業,引進韓國新新體育用品公司、華仁玩具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依靠富民政策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32億元,人均收入6728元。
現在的中韓社區,交通便利,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人氣鼎旺。社區內主要道路兩側,商店、飯店鱗次櫛比,門庭若市,農貿市場一派繁榮景象。東面新建的住宅樓、居民小區、衛生院、幼稚園、學校星羅棋布;西面有銀行、郵電局、交通運輸管理所、供電所等服務機構;北面是海爾工業園及多家外資企業。中韓社區已成為本地區經濟、商貿中心,是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區域之一。
該社區的文體活動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文藝宣傳隊曾編排演出了現代歌劇“青松嶺”。村裡的青年農民籃球隊,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多次得獎。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2003年12月份檔案,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