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步槍彈
在用於自動步槍時威力過大,在全自動射擊時無法有效的控制槍枝的跳動和后座力的撞擊。而衝鋒鎗使用的手槍子彈在中遠距離上威力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34年,德國開始研究開發短藥筒步槍彈,以兼顧威力與連續射擊時控制射擊精度。這類短藥筒彈藥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它的有效射程相應縮短了。因為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步槍作戰距離縮短,大多在400米距離以內開火。在最初這種降低射程
的思路並不被接受,傳統的遠射程的思路很難被改變。1941年,德國研製成功並開始生產7.92×33毫米步槍彈,彈殼長由原7.92×57毫米標準步槍彈的57毫米減至33毫米,裝藥量由約3克減至約1.6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納粹德國首先為部隊裝備了發射7.92毫米中間型威力槍彈的StG44突擊步槍。隨後在1943年,前蘇聯也研製成功了威力和尺寸手槍彈和步槍彈之間的中間型槍彈——7.62×39毫米M1943式槍彈。
中間型威力槍彈
有效的解決了自動步槍的射擊控制問題,為簡化部隊的彈種供應、統一班用武器彈藥創造了條件。使全自動射擊武器成為各國軍隊的主要步兵武器裝備。典型型號:
★德國 7.92×33毫米 Kurz槍彈
★前蘇聯 7.62×39毫米 M1943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