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醫外科學
ISBN:711706823
作者:吳恆亞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定價:31
出版日期:2005-6-1
版次: 1
開本:大16開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學專業的臨床課,是闡述中醫外科基本理論和技能的一門學科,在中醫臨床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據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編寫要求》、七院校教材編寫委員會《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教材編寫基本原則》,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本教材的編寫堅持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原則,注重突出高專特點和中醫特色;堅持服從、服務於中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注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堅持以中醫為主,注重實效,在疾病命名“能中不西”的原則下,對極少數西醫學概念已十分明了而中醫病名概念又不十分清楚的疾病,則以西醫學的病名冠之,如癬等。為使中醫病名更加規範,便於初學者理解和掌握,本書依據中醫文獻記載和近代中醫外科專家的論述,將“瘡”定名於皮膚疾病範疇,“瘍”定名於外科感染類疾病範疇,以此將各《中醫外科學》教材統稱的“瘡瘍”章更名為“外瘍”,該章各病名中的“瘡”字均取消,如“疔瘡”則改為“疔”等;皮膚病章中的“藥疹”、“牛皮癬”則分別更名為“藥瘡”和“攝領瘡”等。本教材將外科學概要,即西醫外科學部分以附篇形式列於教材之後,旨在既突出傳統外科的地位和特色,同時又避免諸多不必要的重複,如換藥併入外科學概要、外科感染併入外瘍等。根據中醫學專業教學計畫規定的任務和學時,本教材的內容包括中醫外科學的外瘍、乳房疾病、皮膚病、性傳播疾病、男性前陰病、肛門直腸疾病、其他外科疾病7章,外科學概要的無菌術、外科基本操作技術、圍手術期處理、外科病人的體液失衡、外科休克、麻醉、心肺腦復甦、急腹症、腹外疝等9章。在各種疾病的治療前設有無標題概述,闡明疾病治療方法的選擇原則,以利初學者臨床實踐時參考。此外,中醫外科學所用方劑,多數未能收入方劑學中,故本教材增補了外科方解內容,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圖書目錄
緒論
一、中醫外科學發展概況及歷史成就
二、中醫外科學的研究範圍
第一章 外瘍
第一節 概論
一、病因病機
二、辨證
三、治法
四、宜忌
第二節 癤
第三節 疔
一、顏面疔
二、手足疔
三、紅絲疔
四、爛疔
五、疫疔
第四節 癰
第五節 有頭疽
第六節 走黃與內陷
第七節 流注
第八節 附骨疽
第九節 流痰
第十節 瘰癧
第二章 乳房疾病
第一節 概論
一、生理概要
二、乳房腫塊的檢查
第二節 乳癰
第三節 乳癖
第四節 乳岩
第三章 皮膚病
第一節 概論
一、解剖生理概要
二、病因病機
三、辨證
四、治療
五、宜忌
第二節 癬
第三節 疥瘡
第四節 蛇串瘡
第五節 疣
第六節 漆瘡
第七節 濕瘡
第八節 風疹塊
第九節 藥瘡
第十節白疕
第十一節 紅蝴蝶瘡
第十二節 攝領瘡
第十三節 粉刺
第十四節 黧黑斑
第四章 性傳播疾病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淋病
第三節 梅毒
第四節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五節 愛滋病
第六節 尖銳濕疣
第七節 軟下疳
第五章 男性前陰病
第一節 子癰
第二節 水疝
第三節 精濁
第四節 精癃
第六章 肛門直腸疾病
第一節 概論
一、解剖生理概要
二、檢查
第二節 痔
一、內痔
二、外痔
三、混合痔
第三節 肛裂
第四節 肛癰
第五節 肛漏
第六節 脫肛
第七節 鎖肛痔
第七章 其他外科疾病
第一節 燒燙傷
第二節 毒蛇咬傷
第三節 癭病
一、氣癭
二、肉癭
三、癭癰
四、石癭
第四節 脫疽
第五節 凍瘡
第六節 破傷風
附篇 外科學概要
第一章 無菌術
第一節
手術器械、物品、敷料的滅菌、消毒法
第二節
手術人員及病人手術區的準備
第三節
手術中的無菌原則及手術室的無菌管理
第二章 外科基本操作技術
第一節 外科常用器械及使用方法
第二節 手術基本操作
第三節 外科常用操作技術
第三章 圍手術期處理
第一節
手術前準備
第二節
手術後處理
第三節
手術後併發症的處理
第四章 外科病人的體液失衡
第一節 體液平衡
第二節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第三節 酸鹼失衡
第五章 外科休克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節
感染性休克
第六章 麻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局部麻醉
第三節
椎管內麻醉
第七章
心肺腦復甦
第一節
初期復甦
第二節
後期復甦
第三節
復甦後處理
第八章
急腹症
第一節
急腹症的診斷及處理原則
第二節
急性腹膜炎
第三節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外科治療
第四節
膽道感染和膽石症
第五節
腸梗阻
第六節
急性闌尾炎
第九章
腹外疝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腹股溝疝
附錄一 附方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三 教學大綱(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