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有八個縣(市、區)103個鄉(鎮)與越南毗鄰,陸地邊境線長1020公里。長期以來,由於地處崇山峻岭,交通閉塞,邊境地區經濟相對落後。公元2000年8月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用兩年時間在與越南接壤的八個縣(市、區)開展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為邊境地區人民的24件實事。從根本上改善邊境地區的交通邊防水利教育衛生郵電等基礎設施條件,解決行路難用水難用電難等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負責組織落實其中的六件實事:一是實現邊境縣行政村村村通汽車;二是實現邊境鄉鄉鄉通油路;三是實現邊境縣通二級公路;四是建設一條沿邊三級公路;五是實現邊貿點和邊境口岸通三級公路;六是實現邊防連隊通油路。廣西沿邊三級公路是6件實事中的一個重要建設項目,路線起點位於東興市竹山村,途經東興市、防城區、寧明縣、憑祥市、龍州縣、大新縣、靖西縣、那坡縣等8個縣(市、區)31個鄉(鎮),終點於那坡縣弄合村,公路全長725.0公里,按山嶺重丘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7.5米,路面寬6米,瀝青表處路面,橋涵設計荷載為汽-20、掛-100,其中有53公里過城鎮路段按二級標準公路修建。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組建“廣西邊境交通基礎設施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沿邊三級公路建設,邊境地區防城港市、南寧地區、百色地區分別組建了以交通公路部門為主的8個邊境公路建設辦公室和總監理工程師辦公室進行建設管理,工程於2000年10月開工建設,共有406名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101箇中標施工單位,17400多名民工參與建設,投入築路機械894台,運輸車輛5000多台。截止2002年9月30日,沿邊三級公路全線基本貫通,共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量2562萬立方米,防護工程74萬立方米,瀝青路面467萬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3萬平方米,新建大橋173米/1座,加固加寬大橋226米/3座,新改建中小橋1612米69座,新建涵洞28800米/2740道,隧道1287米/6座,徵用土地13400多畝,工程總投資9.2億元。沿邊三級公路所經地段大多是深山密林,地勢險惡,地質地貌複雜,工程艱巨,施工難度大,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
國務院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是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支持沿...
政策全文 內容解讀 -
中越
此屆博覽會舉行時間為12月22日到26日,主要活動有開幕式、投資項目推介及項目簽約、會展、2014中國·東興沿邊開發開放合作論壇、紅木文化節系列活動、文...
概述 主題 -
北崙河中越漂流
北崙河中越漂流。位於廣西沿邊公路防城區段32KM處的那良鎮西南面范河村。景區交通便利,距首府南寧200公里,距防城港市58公里,距東興市20公里,屬集自...
-
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
國務院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72號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邊國家級口岸、邊境城市、邊境經濟合作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等沿邊重點地區是我國深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沿邊...
-
那良鎮
、榮昌書院、壽文書院、澌凜書院等。沿邊公路貫穿境內,以山路55道彎著稱的馬鞍坳風光旖旎,高林瑤族新村、民生新村、大河村和桃花溪山莊成為沿邊公路...沿邊三級油路僅2.8公里,連線已建成二級公路,鎮內村村有公路通往鎮政府...
鄉鎮簡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發展優勢 鄉鎮經濟 -
那良古鎮旅遊區
、澌凜書院等。沿邊公路貫穿境內,以山路55道彎著稱的馬鞍坳風光旖旎,高林瑤族新村、民生新村、大河村和桃花溪山莊成為沿邊公路觀光旅遊的一個亮點...資源豐富,有中越界河漂流(范河那卜至東興江那)、九龍潭漂流、野人谷漂流、六市...
經濟概況 行政區劃 產業結構 發展優勢 旅遊景點 -
東興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東興市]
′—108°15′,北緯21°31′—21°44′之間,東興既沿邊、沿江又沿海...)及羅浮江等。 北崙河全長102 公里,為中越界河,流域面積710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東興[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東興市]
′—108°15′,北緯21°31′—21°44′之間,東興既沿邊、沿江又沿海...)及羅浮江等。 北崙河全長102 公里,為中越界河,流域面積710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東興市
′—108°15′,北緯21°31′—21°44′之間,東興既沿邊、沿江又沿海...)及羅浮江等。 北崙河全長102 公里,為中越界河,流域面積710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