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良反應

中藥不良反應是指中藥(包括中草藥,中藥飲片)及其製劑(中成藥)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況下,產生除治療作用以外的非預期且有害於機體的反應。不良反應的類型包括藥物的副作用,毒性反應,依賴性、成癮性、特異質反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突變作用等。

概念

中藥及其製劑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況下,產生除治療作用以外的非預期且有害於機體的反應。

中藥不良反應的類型

(一)副作用

在治療劑量下所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對機體危害性不大的不良反應。

如當歸有活血養血潤腸之功效,當用其養血活血功效時,潤腸則成為副作用,可引起輕瀉或

使慢性腹瀉者症狀加重。常山有截瘧、涌吐痰飲之功效,當治療瘧疾時,截瘧為其治療作用.

涌吐則成其副作用;麻黃有發汗、平喘、利水,升高血壓,中樞興奮等作用.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平喘為其治療作用,其他作用便成了副作用;相反,對低血壓思者,升高血壓是治療作用,其他又成了副作用。中藥的副作用可表現在多個方面,這是由於其成分複雜,藥理作用多樣,因此其副作用是存在的,尤其是單味藥的套用更為突出,而中藥通過組方後,副作用可明顯減輕。

(二)中藥的毒性反應

劑量過大成用藥時間過長所引起的機體生理、生化、功能和結構的病理變化。因劑量過大而立即發生的毒性反應稱為急性毒性,多損害循環、呼吸和神經系統,也可因長期用藥體內藥物蓄積過多而逐漸發生,稱為慢性毒性,常損害肝、腎、造血器官和內分泌器官的功能。致畸胎、致癌、致突變三致反應屬於中藥慢性毒性中的特殊毒性反應。毒性反應一般比較嚴重,應該儘量避免。

1、急性毒性反應

中藥劑量過大或誤用等均可引起中毒,據現代臨床觀察,因各種原因引起中藥急性中毒的發生率日益增多,致死病例也不鮮見。臨床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心血管系統: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發鉗,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律失常,傳導阻滯,血壓升高或下降,循環衰竭死亡等。

(2)呼吸系統:主要表現為氣緊、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3)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唇舌和肢體發麻、眩暈、頭痛、煩躁不安、牙關緊閉、抽搐、驚厥、意識模糊、昏迷、瞳孔縮小或散大,甚至死亡等。

(4)消化系統: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食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便秘、消化道出血、黃疸、肝大、肝功能損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5)泌尿系統:主要表現為腰痛、水腫、尿頻、尿少甚至尿閉,尿毒症、急性腎功衰竭甚至死亡。

(6)造血系統: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粒細胞缺乏、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紫癜,甚至死亡等。

此外,從中藥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直接灌胃或採用注射給藥,所引起的毒性反應更為多見,且較嚴重。

2、慢性毒性反應

中藥或中成藥經長期服用或重複多次用藥所出現的不良反應,稱為慢性毒性或長期毒性。現代醫學臨床也確實發現有些中藥或中成藥反覆套用或長期服用對機體可產生慢性毒性,其表現涉及面也廣,如牛黃抱龍丸反覆套用可致腹瀉;大活絡丸連服數日致上消化道出血;黃花夾竹桃等含有強心昔類中藥長期套用可導致洋地黃樣心臟中毒;雲南白藥連續服用可致血小板減少,皮膚斑痰點、牙齦出血或鼻衄等。

3、中藥的特殊毒性反應

(1)依賴性

由於反覆用藥,長期用藥,患者產生精神依賴,一旦停藥出現戒斷症狀(興奮、失眠、出汗、嘔吐、震顫,甚至虛脫、意識喪失等),若給予適量藥物,症狀立即消失,這種現象稱為依賴性。有個別中藥和中成藥長期用藥亦可產生依賴性(或成癮),如有報導21例患者因患習慣性便秘,長期服用番瀉葉(5—9g開水池服,有的患者用藥長達11年之久),停服則出現戒斷症狀,表現為焦慮不安、失眠、瞳孔散大、厭食、體溫升高、呼吸加快、血壓升高、體重減輕等,其戒斷症狀類似嗎啡依賴性的前驅症狀,但程度較輕,此戒斷症狀可用其他藥物如潤腸丸等緩解或消除。因此對這些能產生依賴性的中藥、中成藥應嚴加控制管理。

(2)致畸、致癌、致突變

中藥長期套用亦可產生致畸、致癌、致突變的作用。如雷公藤為免疫抑制中藥,廣泛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炎和紅斑性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但長期接觸,可使人體外周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動物試驗也證實,雷公藤的劑量超過25mg/kg可使小鼠染色體畸變。細辛揮髮油有致突變作用。黃樟醚、半夏、板藍根,喜樹、花椒等均可引起染色體畸變。

(三)中藥的過敏反應

由於機體受到某些中藥或中成藥成分刺激後,體內產生了抗體,當該藥再次進入機體時,發生抗原抗體的結合反應.造成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中藥、中成藥亦可產生過敏反應,發生率與日俱增,有報導能引起過敏反應的中藥、中成藥已達210種以上,其表現有輕有重,輕者表現皮疹、斑丘疹、紅斑等,重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致死者已不鮮見。

中草藥成分複雜、品種繁多,其中不少具有抗原性,如動物藥中的蛋白質、植物藥中的多糖以及小分子物質、黃柏等中的小檗鹼,金銀花中的綠原酸,茶葉中的茶誠,顛茄中的莨菪鹼等,均可誘發不同類型的過敏反應。其中以注射劑所致的過敏反應發生率最高.並以過敏性休克最嚴重,死亡率高。從以上看出,中草藥中只要含有生物活性基團的化學成分都有致敏的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中草藥過敏反應屢有發生,而且每年都有新品種引起過敏反應報導的主要原因。

引起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

(一)藥物因素

1、品種繁多

經歷代本草不斷增加,至今已逾萬餘種,這些藥材來源複雜,其中同名異物或異物同名的也不少。因此,品種混亂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少藥材的基原有數種甚至幾十種,加白頭翁就有16種,石斛有20多種植物來源,不同基原的藥材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所出現的生物活性及毒性也就不同。

2、劑量過大

當今社會不少人片面認為中藥無毒或毒性很小,在服用中藥過程中認為用量多一點,時間長一點無關緊要。就目前資料所見,超劑量服藥是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3、劑型改變

中藥隨劑型的改變,其理化性質以及藥效,毒性也可能隨之而變。一些中藥,在其有效成分、藥效、毒理、療效等不很清楚的情況下,尤其在缺乏科學的、有效的質量控制情況下製成針劑,套用時常發生不良反應。

4、炮製不當或未經炮製

中藥通過炮製可以降低毒性,減少副作用,增強療效。中藥若不經炮製或炮製不當入藥.也是產生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

5、藥物不純或受污染

中藥材本身來自高山或農田、來源廣而雜,包裝和儲運等都不根規範,容易造成霉變,蟲

蛀、發酵、發芽、泛油等變化;中成藥加工亦不夠規範化,生產過程中控制不佳就易造成污染,這些被污染的中藥服用後易導致不良反應。

6、方劑配伍不當

中醫臨床用藥,多以方劑為主,一個方劑所用藥味,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其功效應當是該方劑中所有藥物的群體效應,若配伍不當,不僅降低療效,還可能增加毒性。

7、中西藥聯用不當

近年來出現中西藥共同伍用的製劑,由此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已時有報導。盲目的聯用中西藥物,不僅可相互產生拮抗,降低藥效,而且還可引起嚴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8、用法不當

疾病有寒熱虛實之分,藥物有寒熱溫涼之性,藥物不同,使用方法則異,用法不當,就會導致不良反應。

9、藥不對症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對症下藥。即指用藥要因人因病因證因地因時而異,對症下藥,隨證加減,這是中醫中藥治病的精髓。同一藥物,對證使用,可以治病,若不對證使用則可導致不良反應。

(二)體質因素

1、個體差異重視不夠

由於患者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如種族、年齡、性別、體質、生理狀態、病理狀態、精神狀態等均存在著差異,因此對藥物的敏感性、反應性、耐受性均有所不同。同時,病人體質強弱,病情輕重,病程的長短以及有無兼證等都與中藥的性味功效密切相關,若在用藥時不加注意,也易引起不良反應。

2、免疫缺陷

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藥物時,也可導致一些特殊的不良反應。

(三)其他因素

除以上因素可影響不良反應的產生外,還可收到地理條件,氣候寒暖、飲食起居、給藥時間、給藥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中藥不良反應的預防

1、提高中藥不良反應的宣傳力度,加強民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中藥能有效的防治疾病,改善體質,已為人所共識,但其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卻往往被忽

視,加之有關媒介的不實宣傳,對中藥不良反應存在著片面的理解和錯誤的認識,如中醫藥

治療屬於“自然療法,安全”,“藥食同源”等等。因此,正視中藥不良反應的存在,重視對不良反應的正確宣傳,臨床治療用藥中所發現的不良反應,要認真分析研究,及時報導並提出防治措施,是十分緊要的。因此,應大力普及中藥常識,提高民眾對不良反應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是藥三分毒,患者應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2、加大對中藥不良反應監測管理的力度

2005年底,國家和地方各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中心已全部建立,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要求,建立了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網路,標誌著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已正式步人了全國的法制化軌道。我們認為國家應進一步的完善藥品不良反應

的相關法觀,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對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和監管力度。

3、正確診斷,合理用藥

中藥治病的特點是辨證施治,對症下藥.因此,用中藥一定要以中藥基本理論為指導,對病人的病症要作出正確的診斷,才能合理的對症下藥。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體質,了解藥物反應史。嚴格掌握中藥的用量,用法等。

4、應以優質的中藥欽片、製劑提供給臨床

中藥炮製是中藥的特色,中藥通過炮製可降低毒性,減少副作用,過去因中藥未經炮製直接上臨床.出現過血的教訓,優質的中藥飲片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產生,還可提高療效。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國內建立大型的中藥飲片集團,所有中藥飲片統一發放,以保證優質中藥飲片套用於臨床。

5、加強毒性、毒理學和毒代動力學的研究

隨著中藥的廣泛套用,其所出現的不良反應雖已日益受到重視.但對其為什麼會產生不良反應,產生不良反應的機制和化學成分是什麼,什麼劑量下會產生毒性。目前國內研究得還不夠,因此加強中藥安全性和不良反應深人系統的研究,尤其是中藥多種成分,多種單味藥配伍的相互影響,如化學成分變化,藥效和毒理的變化等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此再強調研究中藥中毒的物質基礎、作用機制、臨床表現、毒代動力學的變化,解毒措施和防治辦法等是非常必要的,這將大力推動中藥毒理學科的發展。逐步建立一些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

重點進行有關工作也是擺在國人面前的重要職責和任務。

6、加強對中成藥說明書的管理

藥品說明書是醫生和患者用藥的依據,具有法律性,因此,藥品說明書應詳細註明成分,實事求是地寫明功能,主治,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和禁忌證。中成藥自購藥占很大比例,藥品說明書的規範和定期修訂非常重要,生產企業一定要將“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告訴公眾,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