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沙鱉、藍團魚、綠團魚等,是淡水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體長為80—120厘米,體重約50—100千克左右,最大的超過100千克。外形和常見的中華鱉很相似,渾身都被以柔軟的皮膚,沒有龜類那樣的角質盾片,背、腹兩面由骨板包被,左右兩側連結起來,形成一副特別的“鎧甲”,但也與中華鱉有很多區別,除了體形較大之外,吻部極短,不象中華鱉那樣長而尖。它的頭部較鈍、寬而較扁,鼻孔小,位於吻端,吻部較短,不突出。身體扁平,呈圓形,扁而薄,背部較平,背甲不凸起,呈板圓形。頸的基部和背甲的前沿較為光滑,後部有瘤狀的突起。背部呈褐黃色或褐綠色,頭部、腹部為黃灰色,尾巴和後肢為黃灰色,後肢的腹面有銹黃色的斑塊。第三、第五趾的趾端具爪,趾間的蹼較大。肛門呈灰黑色。
由於人們長期大肆捕殺,加上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致使其數量急劇減少,目前除浙江的甌江還有少量殘存外,其他地區已經十分罕見,估計野外總數已經不足200隻.
●鼉
別名中華鼉、土龍、揚子鱷、中華鱷、豬婆龍。成體全長可達2米左右,尾長與身長相近。頭扁,吻長, 外鼻孔位於吻端,具活瓣。身體外被革質甲片,腹甲較軟;甲片近長方形,排列整齊;有兩列甲片突起形成兩條嵴縱貫全身。四肢短粗,趾間具蹼,趾端有爪。身體背面為灰褐色,腹部前面為灰色,自肛門向後灰黃相間。尾側扁。初生小鱷為黑色,帶黃色橫紋。
在江湖和水塘邊掘穴而棲,性情兇猛,以各種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甲殼類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產卵,每窩可產卵20枚以上。卵產於草叢中,上覆雜草,母鱷則守護在一旁,靠自然溫度孵化,孵化期約為60天。具冬眠習性。
產於安徽、浙江和江蘇的交界處。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孑遺物種,它在生理上具有許多殘遺特徵,分布上的不連續性也說明了這一點。為了探索揚子鱷的奧秘,我國已建立了揚子鱷保護區和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
鱷目
爬行綱(Reptilia)的一目。體大,笨重,水陸兩棲,外貌大致似蜥蜴,肉食性。齶強大,錐形齒很多,四肢粗短,有爪,趾間具蹼。體被大型堅甲,尾側扁,長而...
介紹 特徵 科與屬分類 出殼的幼鱷 科學價值 -
鱷渡清風亭和祭鱷台
鱷渡清風亭和祭鱷台位於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為潮洲西湖八景之一。古時候潮州鱷魚為患,故韓江原稱之為鱷溪(惡溪)。相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
簡介 傳說 景色欣賞 交通提示 美食 -
祭鱷台
祭鱷台原為古鱷渡口。相傳唐代韓愈刺潮時曾於此處設壇祭鱷,撰《鱷魚文》,故名。台前大江,於秋高雲淡之際,一面風可駛三面帆,因而稱“鱷渡秋風”,列為“潮州八景”之一。
地理位置 祭鱷台介紹 祭鱷台典故 -
潮州的鱷渡清風台
鱷渡秋風台位於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為潮洲西湖八景之一。古時候潮州鱷魚為患,故韓江原稱之為鱷溪(惡溪)。相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韓愈刺潮...
簡介 傳說 美食 相臨景點 -
中華鱘魚館
中華鱘魚館一般指中華鱘園。中華鱘園(Chinese Sturgeon Park)位於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江心島,以展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而得名。該...
簡介 標本 發展 貢獻 科研 -
廣西大桂山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桂山鱷蜥自然保護區位於賀州市八步區境內,東部與廣東省懷集縣交界,離賀州市約50公里。廣西大桂山鱷蜥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5年4月,2013年晉升為國家...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保護對象 管理機構 -
原鱷龜
原鱷龜:龜鱉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壽的爬行動物,生活於距今二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恐龍時代。
簡介 文化象徵 -
華鱷漆
入了一個嶄新的輝煌時代! 中華瑰寶,漆中大鱷! ...華鱷漆簡介 華鱷漆,品牌始創於1999年,一直專注於裝修漆和家具漆領域,特別是在裝修漆領域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2013年,華鱷漆巨資重聘香港...
-
中華神州鳥
中華神州鳥,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分布於中國遼寧西部。2002年春,遼寧錦州義縣境內早白堊世地層中產出了一塊保存完整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與其共生的化石...
概述 簡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