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業已存在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係,
為落實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二○○二年訪問新加坡時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
達成以下諒解:
第一條
雙方同意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以下簡稱“聯委會”)。
第二條
“聯委會”的主要任務是推動兩國在高科技、中國西部開發、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人才交流與培訓四個重點領域的合作,並對中新合作發展方向進行巨觀規劃。
第三條
“聯委會”將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指導下開展工作。“聯委會”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共同擔任主席。中方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新方外交部、貿易及工業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代表擔任“聯委會”委員。
第四條
“聯委會”會議可結合兩主席互訪在中國或新加坡舉行。會議由“聯委會”主席共同主持,並由兩國外交部負責籌辦。
第五條
中新兩國現有合作機制繼續在原有架構和安排下運作。
第六條
一、本諒解備忘錄自簽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五年。
二、除非任何一方在本諒解備忘錄期滿前六個月以書面形式通知另一方終止本諒解備忘錄,則本諒解備忘錄的有效期將自動延長五年,並依此法順延。
三、雙方可通過書面形式要求對本諒解備忘錄進行修改或修訂。經雙方同意修改或修訂的內容,將自雙方商定之日起生效。
本諒解備忘錄於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均用中文和英文寫成,兩種文本同等作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 新加坡共和國政府代表
外交部副部長 外交部兼貿工部政務部長
王毅(簽字) 林雙吉(簽字)
相關詞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成立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的諒解備忘錄
第三條“聯委會”將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指導下開展工作。 “聯委會”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共同擔任主席。 第四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的代表機關。
使館簡介 歷任大使 雙邊重要文獻 中新關係簡況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於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於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全文)》是中國和新加坡發布實施的一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同意在相互理解和信任...
-
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
地名由來 歷史沿革 特區象徵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
中新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90年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雙邊合作的聯合聲明...各國人民。 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聯合聲明...
關係發展 關係推進 關係意義 與時俱進 聯合聲明 -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歷史沿革 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2013年10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10次會議期間,向新加坡張志賢...市委書記會見中新聯合考察組近百人代表團,他們由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部長陳...
歷史沿革 戰略願景 選址原因 項目背景 項目特點 -
菲律賓
信息概述菲律賓菲律賓共和國 (The Republic...,是一個群島國家,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該共和國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三...(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律賓共和國人口8120萬(2001年...
信息概述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旅遊景區 旅遊指南 -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國際刑警組織。(三)中國政府與匈牙利政府簽署關於共同編制中匈合作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與寮國、高棉政府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雙邊合作規劃。(四...委員會成立“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正式開通“一帶一路”官方網站,發布海上...
論壇背景 發展歷程 論壇目標 歷屆論壇 論壇意義 -
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國際刑警組織。(三)中國政府與匈牙利政府簽署關於共同編制中匈合作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與寮國、高棉政府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雙邊合作規劃...改革委員會成立“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正式開通“一帶一路”官方網站,發布...
論壇背景 論壇目標 論壇日程 論壇嘉賓 論壇內容 -
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爾
堅決支持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反對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72年4月...上將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薩爾瓦多·阿連德總統的人民團結陣線政府,建立軍事執政...
早年經歷 求學經歷 從政經歷 總統生涯 卸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