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長期以來,人們最關心的是自身保健,如飲食營養、體育鍛鍊等,卻很少有人重視心理健康。當身體不舒服時,更多的人並不承認自已有病,而是將自已更深地陷進自己的牛角尖中,難以自拔,最終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這本身也可能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心理疾病。
常見的心理障礙有抑鬱症、癔症、焦慮症、恐懼症、緊張症、強迫症等。更年期婦女心理障礙常表現為抑鬱症。 抑鬱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發生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生理、心理、社會。 生理因素比較複雜,目前研究認為遺傳、腦部神經遞質失衡以及其他軀體疾病都可能產生抑鬱症。與生理因素相比,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是造成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步入中老年後,部分人由於退休、生活節奏、生活空間發生改變,容易出現失落與憂鬱的感覺,有些人對社會重大繁多的變革一時難以適應及接受。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加上環境污染、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勞累、飲食結構變化、自己工作中的危機感、人際關係的複雜、家庭關係、子女升學就業婚姻等各方面的壓力,使得一些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心理障礙,尤其是有些人心理素質差,平時拘謹、敏感多疑、膽小怕事、自卑、過分注意細節、特別在乎別人怎么看待自己、好鑽牛角尖、自我中心性格等,面對各種壓力,不知如何解決,又不善表達,悶在心理,久而久之,就引發了抑鬱症。
焦躁、抑鬱與負性情緒的危害是不言而語的,應及時予以調整、糾正,要明白:現代生活中的競爭與壓力是不可改變的,生活中的風雲變幻也是不可預測的,應積極接受現實,不管我們是否喜歡,現實都會按照它自身的規律發展,而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必須做好隨時接受變化的心理準備。對於社會生活而言,變化才是永恆的、絕對的,能夠改變和掌握的是我們自己追求營造快樂和健康的能力。任何讓生活多一點快樂,對自己多一點善待,讓自己處於生理、心理和諧運行的良好狀態,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應該擁有的智慧。努力從變化中尋找積極的意義,變革與機遇是並存的。糾正那些偏差的認識、觀念,不要只陷入對一件事情的思考之中,以免使自己產生不合理的想法而失去平衡。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學會寬容,加強與人的溝通,對事物作出比較正確客觀的判斷。
治療抑鬱症,除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重要的一點是為患者提供一個宣洩的機會,這對於性格內向又缺乏朋友的患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宣洩的過程其實就是減壓的過程。 宣洩的方法可以是聽音樂、書法、繪畫、釣魚等轉移療法,還可以是大哭一場。抑鬱症並不可怕,不要被抑鬱俘獲,只要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終有痊癒的那一天,到那時你大可對往事付諸一笑,輕鬆地面對新的開始。
心理的健康[2]與心理素質是相關的,人的心理素質越好,就越能適應環境,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面對疾病樂觀對待,積極治療,找回快樂。
多與人接觸,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家裡,走出去,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多些興趣、愛好。要看到生命是寶貴的,生活是美好的,開朗樂觀起來,關愛一下自己。身體健康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身心健康,將生命發揮到極致,最大限度地享受生命。
具體標準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最經典的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老年人標準
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像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三、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四、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
五、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六、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繫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八、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不愉快的情緒必須給予釋放或稱為宣洩,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另外,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們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有一位老太太,大兒子是曬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愁,陰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一位心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有福氣,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
九、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一個人的才能與興趣愛好應該對自己有利,對家庭有利,對社會有利。否則只顧得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損害了他人或團體的利益,就會引起人際糾紛,而增添不必要的煩惱。
十、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個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無止境的,在法律與道德的規範下,滿足個人適當的需求為最佳的選擇
心理健康標準
1、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
2、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須不斷學習。比如:不學習電腦就體會不到上網的樂趣;不學健康新觀念就會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對於預防腦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形成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聯繫是人際關係的主要特徵。在人際關係中,有正性積極的關係,也有負性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4、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像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5、生活目標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6、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時間,常常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如今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文化活動站以及老年大學為老年人與外界環境接觸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