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源村

2005年,中河源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先進單位,成為我市建市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行政村。 2000年11月28日,國營海勃灣農場轉場建鄉後,中河源村正式掛牌成立。 2002年初,中河源村與蒙牛乳業公司簽訂了牛奶供銷協定,建成了我市第一個奶牛養殖基地,

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五一鄉中河源村
中河源村是張耀國生前工作的地方,也是市、區兩級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村黨支部多次被市、區兩級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今年又被評為自治區級先進黨組織。2005年,中河源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先進單位,成為我市建市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行政村。該村人均年純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1600元,增加到去年的6000多元,5年內翻了近4倍。這種變化來源於中河源村全體黨員和村民的共同努力。
2000年11月28日,國營海勃灣農場轉場建鄉後,中河源村正式掛牌成立。帶頭致富並一心為民辦實事的張耀國深得村民信賴,在2001年被選舉為中河源村村主任。新一屆“兩委”班子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決民眾農業生產、家庭生活的實際困難和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問題上來,贏得了民眾的普遍讚譽。2004年,張耀國去世後,鄉黨委及時調整了中河源村“兩委”班子,村黨支部緊緊抓住城鄉一體化改革這一新的發展機遇,進一步調整發展思路,確立了“引鳳築巢、美化環境、搞活流通、多元發展”的致富思路,著力推動全村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中河源村灌溉便利,地肥水美,發展城郊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然而在20世紀末,這裡卻是“守著金飯碗沒飯吃”。 
面對這種情況,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一班人把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針對農民賣菜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2000年,中河源村在我市成立了第一家“農副產品銷售協會”,向周邊地區銷售蔬菜瓜果1000多萬公斤,解決了本村及鄰村農民賣菜難問題。2002年初,中河源村與蒙牛乳業公司簽訂了牛奶供銷協定,建成了我市第一個奶牛養殖基地, 120頭奶牛日供鮮奶1200公斤。2003年,村黨支部與鄰村聯合擴建了25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成為自治區無公害產品科技示範基地,每年向市場提供2000萬公斤綠色環保蔬菜。2001年以來,全村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35期,參與村民2400萬人次,38名黨團員主動幫扶12名特困戶,使10名特困戶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道路,湧現出30名科表彰技示範戶、15名致富帶頭人,村民“綠色證書”獲得率達52%。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村黨支部開展了“三結合致富鏈”活動,每個黨員與一個富裕戶和貧困戶結成對子,使16個貧困戶每戶人均增收26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