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年),僧果老重興中岩。乾隆盛世,有僧願翁住山,能詩,與鷺島雅士互相唱酬,一時文風甚盛。據《嘉禾名勝記》記載,「此時岩之山門題『歡喜地』三字,有石當戶,鐫『玉笏』兩字。古榕盤屈,狀者蟠龍,拾級而登,俯臨絕壑。」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因寺宇年久傾頹,成立董事會重新修葺,因蟻患,遂中輟。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堪輿家安溪駟嶺林嘉纏妙手回春,以改造環境的辦法根治蟻患,「措改水路,開銷山殺,不數日而蟻盡消」,寺成,辟二道山門,過萬石岩寺海會橋匾曰「中岩」;拾級而上,至岩前,又一山門,上題「放開眼界」。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山僧紹覺重修第一道山門,於門柱集晉人句題聯云:「結廬在人境,流心叩玄扃」,洵山寺空靈意境之紀實。
一九一二年孟秋,中岩董事邀集老年諸友成立老年會,每逢星期日,登臨遠眺,以娛暮年。一九二二年,會所傾頹,老年會捐資修築,並添置產業,為岩寺齋糧與老年會日常經費。一九二四年,會泉法師倡修中岩佛堂寮舍,其皈依弟子蔣以德熱烈回應,捐資襄贊。後弘一法師來廈講律,會泉法師延住萬石岩,計畫修葺中岩靜室供弘一法師修治律學,因廈門島淪陷而未果。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會泉法師徒弟宏壽同時主持萬石岩、中岩寺務,住有比丘一人、菜姑兩人。
解放前後,寺後草木稀疏,岩石裸露,景況蕭然。後來佛宇禪房盡塌,植物園草草搭蓋幾間房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岩重興。先是由萬石岩寺籌資,由開因姑及海外華僑卜希南等贖回。一九九四年,由宏船徒弟廣載捐獻巨資,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倡議重修,並委派向覺法師主持重修工程。
一九九五年,由開悟法師發心對寺院進行全面復興擴建。現有大雄寶殿、地藏殿、龍華三會殿、祖堂、功德堂、綜合樓、僧舍、三寶塔,總建築面積一千二百平方米,承蒙楊寶治、王鷺洲、郭勝泉、羅爾平等護持。大雄寶殿左「玉笏」與岩之左下方「澎湖陣亡將士祠碑」,一九八四年被公布為廈門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中岩寺近代以來住持有會泉、宏壽、宏船、宏念、開進、心專姑、妙湛、宏輝等。
現住有僧侶三人,居士三人,由開悟法師住持。
寺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萬石植物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