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天津市河東區的一個街道級地方,中心為中山門公園。天津市河東區的一個住宅區,位於津塘公路上中山門橋旁。周邊有二宮公園、第三中心醫院、四十五中學、津濱輕軌車站等。中心為中山門公園。津濱輕軌終點站就坐落在中山門。據史料記載,1986年8月12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天津中環線工程時,曾在中山門蝶形立交橋上親切接見了設計者胡習華,鄧小平說:“這座橋很漂亮,你為人民做出了貢獻,謝謝你。”
歷史
建於明代的南京中山門城牆,經歷幾百年的風雨。中山門前身為明初宮城東面的朝陽門,原是一座瓮城,不便通車。1927年在興建中山陵園大道時,將門拆除,把門基挖低,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磚門。在中門洞上嵌“中山門“的題字石額,可通汽車,為通向中山陵的大門。建於明代的南京中山門城牆,經歷幾百年的風雨。中山門前身為明初宮城東面的朝陽門,原是一座瓮城,不便通車。1927年在興建中山陵園大道時,將門拆除,把門基挖低,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磚門。在中門洞上嵌“中山門“的題字石額,可通汽車,為通向中山陵的大門。中山門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城門之一,原名朝陽門,因其位於南京城東,最先迎接太陽。1366年朱元璋向東北兩面拓展南京城時修建此門。當時城門為單孔券門,門外還有一道。此門是瓮城連線城內的宮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太平天國和曾國藩的湘軍曾經多次在此激戰。辛亥革命時江浙聯軍也是從這裡進攻南京城。民國時,因迎奉中山先生靈柩歸葬中山陵,國民政府將門洞狹小的朝陽門拆除,挖低門基,改築為三孔券門。1928年7月,國民政府將七處城門改名,並加以整修,其中朝陽門即改名為中山門,並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