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中山鄉位於秦安縣東部山區,地處東徑105°21′-106°02′、北緯34°44′-35°11′之間,東與五營鄉接壤,南同興豐鄉,清水縣王河鄉相鄰,西靠劉坪,北依蓮花鄉。全鄉南北長33千米,東西寬19千米,海撥1600-1984米,平均海拔1762米。年均降雨量587毫米,年平均氣溫10℃,全年無霜期128天。
面積128.65(一說118.8)平方千米,人口7557戶、37110人(2008年末)。轄中山、車山、山後、北莊、香山、宋坡、佘王、郭箕、肖渠、簸箕、蔚文、東寨、蘇峽、牛楊、河灣、姚溝、下陳、元鋒、孫趙、縣家灣、酸刺坡、景家、後溝、胡家崖灣、緱灣、吊坪、何山、郭屲2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中山村,距縣城33千米。
沿革
1950年設中山鄉,1962年改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中山、車山、九龍、山後、北莊、香山、武坡、張麻、佘王、郭箕、肖渠、渠子、簸箕、蔚文、東寨、蘇峽、牛楊、劉箕、河灣、姚溝、觀音、宋坡、下陳、元鋒、孫趙、縣家灣、酸刺坡、景家28個行政村。2004年,原古城鄉的後溝、胡家崖灣、緱灣、吊坪、郭屲、何山6個行政村劃歸中山鄉管轄。
2005年,全鎮總面積118.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251.8人/平方千米。2006年撤銷6個村:撤銷渠子村,併入酸刺坡村;撤銷張麻村,將張麻村的張麻家自然村併入東寨村,將張麻村的賈家山自然村、張家灣自然村併入宋坡村;撤銷九龍村、武坡村,併入北莊村;撤銷劉箕村,併入中山村;撤銷觀音村,併入下陳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甘肅省秦安縣中山鄉位於秦安縣東部山區,本區跨越清水河、葫蘆河兩個流域,距縣城33公里,地處東徑105°21′-106°02′,北緯34°44′-35°11′之間,全鄉東西長19公里,南北寬16公里,東與五營鄉接壤,南同興豐鄉,清水縣王河鄉相鄰,西靠劉坪,北依蓮花鄉。
地形地貌
中山鄉屬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梁峁起伏,溝壑縱橫,礦質地甚微,溝道下切很深,南部、東部地區,基石裸露更顯得破碎,海撥1600-1984米。
氣候
氣候屬隴中黃土高原半乾旱高山潤濕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9.3℃,最高溫度為35℃,最低溫度為-15℃,年均降雨量為587mm,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內,年平均光照時間2280多小時,無霜期為120-134天,凍土深度最大60cm,有乾旱、暴雨、冰雹、低溫、霜凍等自然災害。
行政區劃
中山鄉面積118.8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
2006年撤銷6個村:⑴撤銷渠子村,併入酸刺坡村;⑵撤銷張麻村,將張麻村的張麻家自然村併入東寨村,將張麻村的賈家山自然村、張家灣自然村併入宋坡村;⑶撤銷九龍村、武坡村,併入北莊村;⑷撤銷劉箕村,併入中山村;⑸撤銷觀音村,併入下陳村。撤併後共轄28個村:中山、車山、山後、北莊、香山、宋坡、佘王、郭箕、肖渠、簸箕、蔚文、東寨、蘇峽、牛楊、河灣、姚溝、下陳、元鋒、孫趙、縣家灣、酸刺坡、景家、後溝、胡家崖灣、緱灣、吊坪、何山、郭屲。
人口
2010年,中山鄉總戶數為7537戶,共有37640人。其中:男18810人,女18830人;共有勞動力19500人。其中:男9740人,女9760人;從事勞務輸出7500多人。
中山鄉把發展草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的增長點,累計種植優質牧草1.5萬多畝,以草產業開發帶動草食畜牧業不斷發展。全鄉大家畜存欄7500頭(匹),豬存欄21000頭,羊存欄750頭,雞存欄68000隻。年生豬出欄量7578頭,羊出欄量200頭,牛出欄量2800頭。實現畜牧業收入2550萬元。全鄉共有養殖小區4處,其中養豬1處,養雞1處,獺兔養豬2處。養殖專業村8個,其中養牛專業村4個,養豬專業村4個。養殖戶698戶。基本走上自繁自育的良性循環道路,成立養豬協會2個,實現了農戶+協會+基地的健康發展。
經濟概況
2010年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為8835.3萬元,比上年度增長22.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589元,比上年增長11.3%;全鄉糧食總產量達11856噸,人均產量315公斤。其中從事勞務輸出75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2984萬元。
社會事業
2010年,全鄉共有農村完全國小21所,2所中學,10個教學點,共33所。全鄉共有教師266人。其中中學教師95人,國小教師171人。
全鄉建有鄉級中心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420㎡,固定資產30萬元。各類醫務科室較齊全,醫務機械設備10套/台。為醫保定點單位,市級先進基層衛生院,醫務人員22名。鄉村衛生所28所,鄉村醫生70人。
全鄉共有農村公路108.8公里,其中硬化路面30公里,砂化路面78.8公里。實施小巷道硬化的村組7個。實施人畜自來水安全飲水工程的有河灣、姚溝兩村。新農村建設為吊坪村牟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