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江蘇省南京市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江蘇省南京市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位於南京市主城,坐落於鼓樓區、玄武區及秦淮區境內,是中國第一條現代化的先進城市幹道,道路總長度長達十二千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山大道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8月開築,1929年(民國十八年)4月正式通車。西北起中山碼頭至南京鼓樓,轉南抵新街口,折東止於中山門,道路兩側種有十萬餘株懸鈴木。1930年(民國十九年)以南京鼓樓、新街口為節點,分出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東路三段統稱為中山大道,後又增闢中山南路。 中山大道為迎接孫中山先生從北平(今北京)西山碧雲寺南下的靈櫬奉安鐘山而建。初稱迎櫬大道,開工時命名中山路,亦稱中山大道,以示尊崇之意。中山大道與眾多的相關地名構成南京“中山特色”地名群,彰顯了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與民國首都的歷史文脈,成為民國時期南京城市規劃的軸線,南京現代城市的格局由此奠定。 2013年4月28日,南京公交34路運營,取名為博愛線。線路大體按照當年奉安大典線路運行,從中山碼頭出發,經過中山大道,至城東中山陵,全長15.8公里。

歷史沿革

南京的中山大道是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而建,並由此而得名,是中國最早的中山大道,現由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和中山南路組成。

1928年後不久,籌備將孫中山先生遺體由北平移至南京,首都建設委員會計畫修築一條迎陵大道,並將朝陽門改名為中山門。中山門東至中山陵,稱為陵園路,西往長江邊的中山碼頭,稱為中山路,也是現今常說的“中山大道”。

1933年,以南京鼓樓、新街口為節點,中山大道又分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三段,全長近13公里,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

中山大道是一道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線,道路兩旁栽種有參天的法國梧桐,當時國家重要機關坐落在旁,例如國民政府海軍部(江南水師學堂)、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國民政府聯勤總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鼓樓醫院、國民政府司法院舊址、中央飯店、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院陳列館舊址、中央博物院、勵志社舊址等。

1949年後,新街口以南的中正路改名為中山南路,中山系構成南京道路的基本框架,亦有人稱為“民國子午線”。

2013年4月28日,南京公交34路運營,取名為博愛線。線路大體按照當年奉安大典線路運行,從南京城西中山碼頭出發,經過中山大道,至城東中山陵,全長18公里。

中山北路

簡介

挹江門是南京城與中山碼頭的重要通道 挹江門是南京城與中山碼頭的重要通道

中山北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是中山大道較長的一段,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起自南京鼓樓,西北結束於中山碼頭,全長5.5千米,寬40米,跨整個鼓樓區。

中山北路是近代南京城市文化的縮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沿線分布著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江南水師學堂、江蘇議事園、國際聯歡社等,是體現南京城市近現代歷史文脈的道路之一。

交匯道路

•鼓樓廣場:中央路、北京東路、中山路、北京西路

•鼓樓街

•湖北路

•雲南路

•山西路、湖南路

•人和街

•西流灣

•虹橋

•三步兩橋

•模範馬路

•和會街、校門口

•福建路、察哈爾路

•薩家灣、雙門樓

•虎踞北路、大橋南路

•鹽倉橋、南祖師庵

•姜家園

•熱河路、熱河南路

•永寧街、復興街

•惠民大道

•商埠街、寶善街

•唐山路

•江邊路

沿線近代建築

•原中央銀行

•18-20號—原馥記大廈

•32號—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今江蘇省人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0號—熊式輝公館舊址,今省級機關第一幼稚園,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81號—華僑招待所舊址,今省人大議事園酒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01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今江蘇省商貿廳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5號—國民政府監察院、國民政府立法院舊址(最高檢查署),今南京軍區政治部軍人俱樂部,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50-1號(西流灣9號)—周佛海公館舊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58號—《新華日報》駐京辦舊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74號—土耳其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非文物近現代重要建築

•178號—首都飯店舊址,今華江飯店,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舊址,今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12號—原國民政府聯勤總部大門,今南京軍區政治部干休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49號—國際聯歡社舊址,今南京飯店,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52、254號—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抗戰以前為國民政府鐵道部,今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政院長官邸,今南京政治學院干休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83號—礦路學堂遺蹟,今省人防,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301號—原中華郵政總局舊址,今江蘇電信實業公司,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303、305號—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今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國民政府海軍部,江南水師學堂遺蹟

•408號—美國聖公會道勝堂舊址,今南京十二中,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599號(寶善街2號)—揚子飯店舊址,今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區分局

•576號—下關發電廠

中山路

簡介

中山路 中山路

中山路位於南京市中心,是一條長2公里,寬40米的南北向交通幹道。南起新街口廣場,北至鼓樓廣場,與北面的中央路和南面的中山南路構成南京市的南北方向主軸線。

中山路與長江路-華僑路、珠江路-廣州路、學府路等幹道相交。1929年興建,是從下關中山碼頭直到中山陵全長20公里的迎陵大道的一部分,中山路也是鼓樓區與玄武區的區界路 。

全路寬廣筆直,兩旁各有兩排高大的懸鈴木(法國梧桐),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南段是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的一部分。1990年代以後,道路兩側多已改建為高層建築,留存少量民國建築。

沿線近代建築

•中山路19號——中國國貨銀行舊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路75號——福昌飯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路169號 ——匯文書院鐘樓,今金陵中學,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路178號 ——匯文女中校長舊居,非文物重點近現代建築

•中山路251號——原國民政府法務部大門,今南京供電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路291號——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大門舊址,非文物重點近現代建築

•中山路321號——馬林醫院舊址,今鼓樓醫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南京捷運一號線經過中山路,設有3個車站:新街口站、珠江路站和鼓樓站。

中山東路

簡介

中山門最先迎接太陽 中山門最先迎接太陽

中山東路位於南京市中心,是長5公里,寬40米的交通幹道。西起新街口廣場,東至中山門,與西面的漢中路構成南京市的東西方向主軸線。與洪武路、太平路、龍蟠中路、黃埔路、御道街等幹道相交。1929年興建,下關中山碼頭直到中山陵,迎陵大道的一部分。

全路寬廣筆直,兩旁各有兩排高大的懸鈴木(法國梧桐),鬱鬱蔥蔥,遮天蔽日。西段是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商圈的一部分;沿線特別是東段北側集中分布一批優秀民國建築,是南京市重點的景觀道路。

沿線近代建築

中山東路1號——交通銀行南京分行舊址,今市工商銀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3號——浙江興業銀行,今省工商銀行,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75號——中央通訊社舊址,今南京軍區後勤部,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128號——民國財政部舊址

中山東路145號——國民政府經濟部舊址,今市體育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237號——中央飯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正元實業社

逸仙橋

中山東路305號——中央醫院舊址,今南京軍區總醫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307號——勵志社舊址,今中山賓館,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309號——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舊址,今第二檔案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311號——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辦公樓舊址,今軍事檔案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東路321號——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今南京博物院,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南路

中山南路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南北走向,寬40米。北起新街口廣場接中山路,南到雨花西路。中山南路北部新街口到白下路段形成於1930年代南京首都建設時期,名為中正路,為新街口商業中心區的一部分,有中央商場。白下路以南段原有馬巷等小巷,1990年代開闢為大道。

城市規劃

當年南京城劃為56個方塊

1930年4月,劉紀文親自擬定了《首都交通系統圖》,對於後來南京交通系統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還有57張約繪製於1936—1937年的《南京市市區一萬分一圖圖表》,這些精確到大街小巷和各種建築,可以看到南京街巷、建築、地名的變遷。

手繪57張萬分之一比例南京地圖

一整套57張的《南京市市區一萬分一圖圖表》,包括1張區域劃分總說明藍圖和56張區域詳細地圖。56張區域詳圖,每張長50.8cm、寬38.8cm。把當時南京城所包括地區按10000:1的比例繪製,精確到大街小巷和各建築。

區域劃分總藍圖的內容較為有趣,乍一看整個南京城被切割成了56個長3cm、寬2.4cm的小方塊。每塊區域以該區域某建築物、景點、地名或村莊的名稱命名,分別是:九里埂、葛橋、卸甲甸、大溜、通江集、梅官營、宮房、烏龍山、窯頭鎮、浦鎮、七里洲、燕子磯、伏家橋、甘家巷、浦口、下關、邁皋橋、岔路口、呂家山、徐崗頭、樺墅村、三義河、三牌樓、玄武湖、紫金山、仙鶴門、東流鎮、許巷村、孟塘村、新河口、上河鎮、莫愁湖、明故宮、孝陵衛、麒麟門、西村、侯家塘、湯水鎮、秦家花園、棉堤、雨花台、通濟門、高橋鎮、滄波門、北上莊、窯崗、西江口、頭關、雙閘、安德門、夾崗門、上方門、大勝關、西善橋、大定坊、排頭村,其中很多地名沿用至今。

地圖上主幹道中山大道清晰可見

和現在的南京城相比,那時的南京城區真是夠小的。南京市區最北面為“九里埂”、“葛橋”區域,隔揚子江與六合相望;最東邊是“孟塘村”、“湯水鎮”區域,圖中標註了“湯山”主峰,海拔294.71米;最南端則是“大勝關”、“西善橋”、“大定坊”和“排頭村”等4個區域;最西端為西南角的“西江口”區域,圖中顯示為“南京市江寧縣”,與浦縣(今浦口區)隔揚子江相望。

在這份繪製於民國時期的地圖上,中山大道已經清晰可見,在那時中山大道還被稱為迎櫬大道,是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櫬由北京移至南京安葬專門建造。

從當時的圖中可以看出,南京城市主要交通幹道—中山東路貫穿東西,主要跨“莫愁湖”、“明故宮”兩個區域。作為城市主幹道的中山路,仍是今天南京道路的骨架。道路兩側如勵志社(今中山賓館)、中央醫院(今軍區總院)、中央飯店等建築還保存沿用至今。

紫金山、孝陵衛那時是南京城中心

和現在偏隅城東的紫金山和孝陵衛不同,從總圖上可以看到,民國時期的“紫金山”和“孝陵衛”絕對屬於南京城的正中心。那時候的紫金山範圍非常之大,跨“岔路口”、“玄武湖”、“紫金山”、 “仙鶴門”、“明故宮”、“孝陵衛”、 “麒麟門”等7個區域,在這張圖上,還是可以發現,製圖人詳細繪製了當年紫金山全貌,地圖上可以詳細地看到中山陵、藏經樓、明孝陵、靈谷寺、紫霞湖等,還可以清楚地看見已經不復存的奉安紀念館、遺族學校、遺族女校等。

相關軼事

修建中山大道,下了“死命令”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在蔣介石力薦下,劉紀文擔任南京特別市首任市長。當年6月1日,劉紀文在《市政府宣言》中說:他計畫在南京闢建馬路,改善交通;端正人心,建造公園。於是有了那條長12公里、寬40米的瀝青“中山大道”和廣徵世界物產、以及玄武湖邊的“五洲公園”(今玄武湖公園)。

防止炒地皮,禁止公務員買房

劉紀文被委任南京市長的任命書。 劉紀文被委任南京市長的任命書。

劉良棟的父親曾經針對公務人員說過,服務於政府,首先要認識服務的意義,即為公眾謀利益。政府給公務員發薪俸,不過是一種生活費用,並不是服務的真正代價,若誤會薪俸便是工作的代價,就不會明白服務的意義,而且會感覺代價太低而失望。

而根據當時南京的建設規劃,即將建設的中山大道是首條全瀝青鋪設的道路,同時也是南京第一條分設快慢道的馬路,如此的建設規模顯然讓這條景觀道周邊的房產蘊藏巨大的升值潛力。劉良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時父親頗有預見性地知道,如果誰提前獲知這條改造信息,很可能會先購置與中山大道相鄰的店鋪房產以待升值。為此父親專門給公務人員下了一道死命令,嚴禁他們和親屬購買中山大道周邊的房產,如有違反開除公職。

這位劉市長也以身作則,在其的任期之內,在南京也無一處房產,都是租住在政府提供的宿舍中。

建到哪拆到哪,蔣介石也得搬

劉紀文有“鐵腕市長”之稱。當年建設中山大道,拆了400多戶民房。對於那些“釘子戶”,政府派人強行拆除,將拆下來的磚瓦建材,抵拆遷人員的工錢。當時的南京人“盡有不知道國民政府主席姓甚名誰,但對於這位拆屋的市長(指劉紀文),連三歲小孩都知道”。

劉良棟說自己的父親確實很“較真”,他就聽說過,在建中山大道的時候,擴建的道路正好被蔣介石的一座官邸擋住了,不少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而此時劉紀文已經去面見蔣介石了,硬是將這座擋住中山路建設的蔣介石官邸給拆掉了。

一方面鐵腕治市,另一方面這位劉市長還很善於讓市民儘快知曉政府所做的工作。劉良棟先生給揚子晚報記者展示了一份名為《南京特別市政府秘書處出版刊物一覽》的資料,在這份資料上可以看到每月可以在書店購買到的《首都市政公報》、《首都市政要覽》,以及《南京特別市市政法規彙編初集》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