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人民武裝部

主要業務工作學生軍訓情況1、1984年試點以前,主要以民兵軍事訓練為主,中間也斷斷續續進行少量學生軍訓。 該校被省教育廳、省軍區司令部評為“2010年度廣東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武裝部副部長古添雄同志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把徵兵工作(儲備、套用人才)與學生軍訓工作(培養人才)聯繫起來,納入了高校國防教育體系。

主要業務工作

學生軍訓情況

1、1984年試點以前,主要以民兵軍事訓練為主,中間也斷斷續續進行少量學生軍訓。
2、試點期間,主要進行戶外軍事訓練,探索學生軍訓的模式和內容。
3、1985年至2001年,為全面鋪開學生軍訓階段,在總結試點訓練的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規定了一些訓練的內容、模式和要求。
4、2001年後,制定了指導方針、實施方案,明確了學生軍事課(軍訓)地位和要求,學生軍訓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2001年至2009年,該校學生軍訓工作按照上級要求,把學生軍訓分為兩大版塊進行:每年9月份進行為期3—4周的軍事技能訓練,10月至笠年1月,進行每周每學生2學時的軍事理論課教學,規定學分,納入教學計畫,把學生軍訓作為新生入學第一課。
5、2009年9月,學校深化教學改革,實行“三學期制”後,把學生軍事課(軍訓)調整到第三學期(4周半時間)內完成整個軍事課教學。為了適應這一教學改革,武裝部(軍事教研室)認真總結、調研、創新,從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師資隊伍建設、教研相長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打造出既符合國防需要又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和普遍歡迎的“中大軍訓模式”。產生、輻射出較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和軍事機關的充分肯定和讚揚,同時在兄弟院校和同行中得到推廣。
該校被省教育廳、省軍區司令部評為“2010年度廣東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武裝部副部長古添雄同志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多年來,被廣州市海珠區、越秀區人民武裝部評為“武裝工作先進單位”、“武裝工作達標單位”;武裝部副部長古添雄、秘書羅立和被評為“先進專職武裝幹部”。

兵員徵集情況

該校兵員徵集主要包括:應屆畢業生預征、徵集士官、冬季應徵、空軍招飛。我們緊緊圍繞“徵兵工作是公民履行法律義務的需要,是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這一出發點。以講政治的高度,完成每年的徵集任務。把徵兵工作(儲備、套用人才)與學生軍訓工作(培養人才)聯繫起來,納入了高校國防教育體系。從2004年開始徵集在校大學生入伍工作試點以來,中山大學總共為部隊輸送了30名合格兵員。其中有13人次榮獲“三等功”、21人次榮獲“優秀士兵”、5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1人考上警校、1人(預征對象入伍的應屆畢業生)提拔為幹部。特別是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學生郭燦剛在兩年服役期間兩次榮獲“三等功”。我部連續多年被廣州市海珠區、越秀區徵兵辦公室評為“徵兵工作全優單位”、“徵兵工作達標單位”;武裝部副部長古添雄、秘書羅立和被評為“先進個人”。

民兵建設情況

按照上級軍事機關的要求,結合該校擁有醫科專業和理工科專業的特長,組建了兩支民兵分隊:衛生防疫民兵分隊83人(由各附屬醫院的青年醫護人員組成)、信息裝備技術保障民兵分隊30人(由信科學院、軟體學院、理工學院組成),這在廣東省高校乃至全國高校中實屬罕見。按照民兵工作“三落實”認真做好此項工作。由於組織嚴密,協調到位,實施有序,近年來學校的各項國防教育工作均達到了高效、順利、安全。

擁軍優屬

我們在開展學校國防教育中,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同熱愛軍隊、軍人和落實擁軍優屬政策緊密結合起來,使國防教育轉化為增強國防實力的實際行動。
1、與承訓部隊開展軍民共建活動
承訓部隊是高校每年承擔新生軍訓任務的部隊,又是民兵訓練、領導幹部“國防軍事日”活動的指導者。在共建內容上,主要是在重大節日時,領導帶領教職工、學生到部隊慰問及參觀其軍營生活,培養與增加軍民感情;學校承擔部隊的國防生和軍地兩用人才培養。部隊每年選派最優秀的教官來校軍訓;派優秀軍官來校講授軍事理論課;部隊的領導——“將軍”親自來校參加新生軍訓工作的檢查、總結、閱兵大會等。通過共建使軍地雙方能很好地加強相互了解、協調與合作,達到優勢互補、各結碩果的目的。
2、切實抓好擁軍優屬政策的落實
我們把國防教育與落實優屬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既是為國防辦實事,也是學校以人為本強化師生員工意識、軍烈屬員工增強光榮感、責任感,更是積極為學校建設和發展服務的又一舉措。一方面做好安置及教育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工作,將這支隊伍當作一支從前線來校的國防骨幹。在學校國防教育中,把他們作為中堅力量,他們能輻射出極大的榜樣效應。每逢“八一”建軍節,學校都應為他們召開退役軍人座談會,上門慰問離退休的退役軍人,給他們送上組織的關懷。另一方面做好落實軍屬優撫政策。這既是國家政策要求,也是對前方軍人的支持和理解,對後方軍屬的關懷和體貼。學校每年春節等重大節日時都應召開軍屬座談會,領導與軍屬共聚,暢談軍隊的豐功偉績,共述軍民魚水情,鼓勵她們做個“好軍嫂”、“好軍屬”,力所能及地為她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同時,貫徹落實義務兵優待政策,校領導親自上門給軍屬拜年等。通過這些活動,既執行了黨的政策,又教育了軍屬其本人,感染了全校教職員工,使國防教育工作落實到不同的群體之中。

人防動員工作

該校人防辦從2009年5月,劃歸武裝部管理。接管後,我們高度重視,認為人防工作屬於國防動員工作,歸口管理於武裝工作。首先對北校區人防工事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把人防工作經費納入武裝部年度經費預算之中,積極向學校黨委提出人防工程整治方案。在得到學校同意後,進行了首期整修(更換了北校區地下防空工事的四個出入口,防止了閒雜人員誤入而出現危險事故,確保了人防工事的安全)。今後要按計畫繼續完善北校區人防工程建設。

武裝部機構和人員序列

原中山大學:
1965年6月成立武裝部,至1985年試點軍訓前,人員主要有:
張會山、郭興高、方加、梅寧健、李亞武;
1985年9月至2001年10月,試點軍訓期間,合校前人員有:
部長:黃炳坤(1985——1990年)
副部長:朱漢泉
成員:袁創填、伍新文、岳少甫、吳果坤
1991年5月,成立軍事教研室
部長(主任):朱漢泉(1985——1993年)
副部長(副主任):袁創填
成員:伍新文、岳少甫、吳果坤
部長:岳暉(1996——1999年)
副部長(副主任):袁創填(1991——2006年)
成員:鄭水榮、吳果坤、黃曉嵐、張曉彤、楊冰
部長:劉德平(1999——2003年)
副部長(副主任):袁創填
成員:鄭水榮、陳健河
原中山醫科大學:
1965年6月成立武裝部,至1985年試點軍訓前,人員主要有:
部長:王鳳雲(中山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兼,1965——1968年)
副部長:苗樹本
成員:肖振強、章炳粼
部長:陳國英(代部長、部長,1968——1984年)
成員:馬謙恭、嚴廣發、鄒義秉、李興洲、章炳粼、樊築生
1985年9月至2001年10月,試點軍訓期間,合校前人員有:
部長:肖振強(1984——1987年)
成員:馬謙恭、吳良柱
副部長:劉乾(1987——1990年,正科級、副處級)
成員:馬謙恭、吳良柱
副部長:張義生(1990——1992年,正科級)
成員:馬謙恭、吳良柱、陳元興(1991/10從學生處調入)
部長:馬華勝(1992——1997年,副處級)
成員:馬謙恭、吳良柱、陳元興
部長:樊築生(原中山醫科大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兼,1997——2001年)
副部長:劉乾(1997——2001年)
成員:古添雄(1998/07從廣東省人民武裝學校畢業分配入)、陳元興
中山大學(2001年10月26日,原中山大學與原中山醫科大學合併)
武裝部(軍事教研室)人員有:
部長:劉德平(1999——2003年,保衛處處長兼)
副部長:林伯銘(保衛處副處長兼)、袁創填(1991——2006年)
成員:劉乾(副處級調研員、正處級調研員)、古添雄、陳健河、陳元興
部長:林伯銘(保衛處副處長、北校區保衛(武裝)辦公室主任、黨支部書記2003——2007年)
副部長:陳啟明(2004——2011年,2004年5月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黨委書記崗位調入)
成員:古添雄、陳健河、羅立和、陳元興、孫廣益、潘令發、謝華
部長:空缺(2007年6月,林伯銘部長退休後一直空缺)
副部長:古添雄(2010年5月——……)
成員:陳啟明(調研員)、羅立和、謝華(2010/07入職)、卓猛(2011/07入職)、孫廣益、潘令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