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寫實教學方向: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 現代材料教學方向:第三工作室、第四工作室。 公共藝術教學方向:第五工作室、第六工作室。

20世紀50年代初雕塑系成立,由此到60年代中期為第一發展階段,這期間以當年留法歸來的劉開渠、王臨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先生為主,建立並健全了一整套現實主義雕塑教學系統,後來又有留蘇歸來的錢紹武、董祖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加以補充,使之更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雕塑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雕塑流派,以《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築雕塑創作為中心的大型紀念性雕塑,成為新中國紀念性雕塑藝術的代表作。
從70年代末恢復招生到美院遷出王府井是雕塑系第二個發展階段,主要工作為恢復正常教學系統,並在改革開放新局面下,根據社會的發展對教學體制進行調整,逐步吸收西方現代主義雕塑的優點和國際當代藝術的新觀點、新技術,注重培養學生基於紮實基本功上的創造性。
從中央美術學院2001年遷入望京新校園至今為第三發展階段,重點工作為在保持原有教學優勢的基礎上,開拓新領域,初步建立現代材料教學系統;並著手面對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對公共藝術的要求,開展公共藝術研究教學。雕塑系的教學體系再次調整,形成了專業基礎教學、導師工作室教學與技法材料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結構,既保持原有的寫實雕塑優勢,又吸納現代材料教學優點,代表了國內美術院校雕塑專業教學改革的趨勢。雕塑系和雕塑藝術創作研究所創作的大批優秀作品,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以《抗日戰爭紀念群雕》為代表的一批重要作品,充分體現了這個群體在新時代的學術實力。
迄今為止,雕塑系教學正在形成三個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一是50年代以來在學習借鑑法國、前蘇聯美術教育基礎上逐步形成並完善起來的社會主義寫實雕塑教學,對於五千年中國本土傳統空間形體語言的挖掘與繼承也在此基礎上日益深入;二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對雕塑材料語言體悟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抽象藝術語言相關的現代材料教學;三是為應對近年來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而正在著手建立的,以雕塑為出發點的城市公共藝術教學。雕塑系從學術發展上著眼,主張:1. 保持並繼續加強第一個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因為它是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的學術傳統,也是最大的優勢。在目前國際視覺藝術教育格局中,也是寫實雕塑教學中唯一完整的一塊。2. 鞏固和完善第二個方向的教學,隨著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進展,建立在現代材料與空間語言基礎上的現代雕塑教育將是不可缺少的,它將為現代建築、現代設計等領域輸送新鮮血液,建立基礎語言。3. 建立和健全第三個方向的教學,這已是隨著中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而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任務。
總之,雕塑系的教學系統將在由前現代向現代的過渡中穩步發展,這一發展過程被視為一個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有機體,既要保持原有優勢,並從中發展出新的生命力,同時也要開拓新的領域,回響時代需求。
雕塑系教學機構:(一)系專業基礎部: 基礎部工作室(二)六個導師工作室:1. 寫實教學方向: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2. 現代材料教學方向:第三工作室、第四工作室。3. 公共藝術教學方向:第五工作室、第六工作室。配合這六個導師工作室,(三)六個材料工作間,即石雕、木雕、陶瓷、直接金屬焊接、金屬鑄造、綜合材料構成工作間。(四)研究生、進修生教學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