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指1933年9月~1934年10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50萬兵力\"...
簡介 戰役經過 相關人物 評論 -
《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
《集中優勢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作者毛澤東,由毛澤東手稿於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刊印。其內容是杜聿明[2]由平赴沈對人稱,東北共軍四十...
背景 內容 注釋 出處 -
《戰役戰鬥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
《戰役戰鬥上不要平均使用兵力》是毛澤東主席於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寫的,告誡劉鄧大軍勿要克服戰役上及戰鬥上平均用力、普遍求勝之輕敵觀念。
內容 注 釋 出處 人物簡介 -
中央紅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First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Red Army),...
軍隊 歷史 成立始末 軍隊發展 歷史意義 -
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中央縱隊是保衛首都的需要而組建的。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遼瀋、平津兩大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誌著中國人民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
部隊成立背景 常規警衛工作 重大保衛工作 保護領袖出訪 參加國慶受閱 -
中央蘇區
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維埃區域,簡稱中央蘇區,位於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
根據地簡介 戰爭介紹 歷史沿革 中央蘇區縣 創立意義 -
中央蘇區縣
中央蘇區,亦稱“中央革命根據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贛南和閩西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
基本概況 歷史沿革 經濟發展 -
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於陝北清澗縣棗林溝村舉行會議,決定中央和軍委兩大機關分成三個部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率黨中央的精幹機關(稱前委)繼...
歷史影響 會議結論 -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2月至3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中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4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
簡介 歷史背景 戰鬥經過 相關人物 歷史意義 -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粉碎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戰役。這次反“圍剿”,紅軍第一方面軍實行誘敵深...
事件簡介